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亿元村”的当家人 ——记仁和区前进镇渡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华

攀枝花日报 2011-06-11 19:15 大字

□本报记者 张中

一个人均耕地不足2分的近郊村,如何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走进渡口村,村民们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这一切全靠了我们的好党员、好支书王明华。”

当家人的“土地经”

时间回溯至15年前,还是毛头小伙的王明华,担任了渡口村党支部书记。

一副重担压在了王明华的肩头。上世纪90年代初,渡口村村集体收入仅为1000元,所辖3个村民小组均无固定收入来源。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劳耕耘着2分薄田。

向荒山进军!王明华认为,渡口村有特殊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有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应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好机遇,发展特色农业和种、养殖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村。

2004年,王明华瞄上了这条路子后,不少村民发出质疑:“把沟壑都填平,简直天方夜谭。”

面对质疑,王明华没有退缩,经过反复测算,他打开了发展思路:该村平地少,沟、边、坡地多,如用攀钢冶炼后的矿渣废土填平沟渠,既能获得补偿又能新增土地。这个想法通过村“两委”决议后,渡口村与攀钢达成协议,此后3年,该村从倾渣占地中获得了150多万元补偿费,更重要的是多出200多亩土地。

有了土地,他带领村民种植以芒果、石榴、桂圆为主的特色水果1000多亩,种植长防工程生态林1000余亩,建立园艺场2个,培育各种树苗花卉7000余株。

当家人的“生意经”

“现在有了土地,农民还能干什么?”虽然种植业一定程度的增加了农民收入,但还不能帮乡亲奔上小康路。

为了帮助失地农民实现致富的愿望,王明华带着这个问题走村串户。在与父老乡亲的交流中,王明华认为,既然渡口村作为“城中村”是城市建设、园区建设、住宅小区建设的“黄金口岸”,大量土地被占用,那农村能不能脱离农业呢?在这种想法的引导下,“盘活土地、商贸兴村,大力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的非农产业促民增收”的发展思路逐渐成形。

2006年,弯腰树村民小组通过群众集资、银行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1700余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的大型汽车综合展场——巨龙汽车城,5600余平方米的失地农民安置房同时完工。村民和集体每年的租赁收入达150余万元。

紧接着,王明华抓住市汽车检测中心迁建机遇,打通市区主干道到市汽车检测中心连接线,鼓励引导村民发展汽车美容、旧车交易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拉动点。

“商贸兴村”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也开阔了村民的眼界,村民有了下海当老板的想法,困扰“城中村”发展的拆迁问题也迎刃而解。

弯腰树组采取村民入股一部分,村、组集体投资一部分,借贷一部分,投资1900多万元修建大型综合汽车展场和7600平方米的失地农民安置房,不仅解决了失地农民的住房问题,还使村民和集体租赁年收入达150多万元。

农民“下海”当老板,摒弃了老本行,弯腰树村民小组的村民却过上了比以前更红火的日子。2010年,渡口村全村企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182元。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30余万元,村组银行存款已达798.4万元。

当家人的“村务经”

“每年春节,我们渡口村的孩子都喜欢去找王书记要糖吃。”村民王仁贵说,每年春节,村、组集体在王书记的带领下都要给每位村民发放100元过节费。

在渡口村,王明华不仅是他们的“当家人”,更是村民眼中的好大哥,好伯伯。12年以来,在王明华与村委一帮同仁的努力下,村民提出的自来水管网改造、乡村道路硬化等意见,村委会都在最短时间给予了解决。全村新农合自行解决的经费均由村集体资金统一列支;考上大学的村民子女均享受5000~10000元的经济补助;实用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汽车维修等岗位技能培训,为全村培养了大批学习型、技能型、守法型、创业型、文明型农民。2006年,渡口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王明华2009年7月被中共四川省委授予“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称号。

新闻推荐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是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高奎武

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的重要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政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