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速度与坚韧下的西区环保 □本报记者 周越 江潇

攀枝花日报 2011-06-17 19:13 大字

烟尘漫天,风沙迷眼,污水横流……这些曾经属于西区的糟糕印象,如今正渐渐在西区人眼中消失。

近年来,西区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把环境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从预防警示到大刀阔斧的整治,让每个人都深切感受到“头顶蓝天白云,周围绿色清新,宜居安居环境”不再是西区人的梦想。

“十一五”期间,西区认真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实现了由点源、面源污染防治向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转变;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由环保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向环保与经济同步发展转变……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已呈现出互促共赢、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期间,全区关闭落后产能企业20余家,削减二氧化硫22034.44吨;空气质量指数(API)达标率大幅度提升,从“十五”末的6.1%提升到2010年的73.42%,取得了西区自有环境监测以来的最好历史成绩。

西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蓝天越来越多,河流越来越清,城市越来越绿,景色越来越美,西区人的生活越来越和谐幸福。

污染减排指标是国家确定的“十一五”环保工作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之一。如果说污染减排是一场战役,那么,西区是怎样去组织进攻的?

破除思想的桎梏

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来自理念的提升。

作为环境污染曾经十分严重的地方,西区一方面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更需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日益强烈的环境问题。

为促进环保工作,西区区委、区政府态度十分坚决,明确提出“不要带血的GDP”“宁愿经济发展放缓一点,也要把环保工作搞上去”的理念,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始终坚持环保规划与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相协调,以战略环评促进产业布局合理有序,以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止滑提速。

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运用行政执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相结合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努力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

为此,每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党政目标任务,西区结合实际,编制每年的API指数达标工作方案,并将污染减排、限期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等纳入区委、区政府的年度目标进行督查督办,对相关责任部门实施年度考核。同时,在环境监管设备配备、专项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了优先的经费保障。

筑牢环评的“闸门”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把最需要解决的环保突出问题摆出来,整改到位;把最需要加强的环保政策措施提出来,实施到位;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能力,高水平谋事,高效率办事,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决地推进污染减排,强化环境执法,服务科学发展。这些已成为西区环保部门的追求目标。

开展保障群众健康、打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重点加强辖区重金属污染整治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发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开展对铅锌加工和回收企业全面检查清理。

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重点检查焦化企业、化工企业、磁选企业、沿江洗煤企业的工业污水处理情况、应急池建设情况、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建立情况。在取缔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清查整顿2000年以来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环境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限期治理项目,集中整治影响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水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

深入开展工业园区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工作。集中解决园区内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不及时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问题,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问题,违反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和违反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的问题。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对苏铁自然保护区的污染、破坏情况以及矿山开采项目进行污染排查和整治。开展全区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加大对矿山、自然保护区及重点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同时,充分发挥环评“闸门”调控作用,把不能“过关”的项目统统取缔。

对没有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铅锌企业,一律停止生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依法予以关闭。未按规定程序备案的铅冶炼项目和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没有治理设施,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涉铅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采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炉的铅再生回收建设项目,一律不予以审批,已建设的一律取缔。

调整结构硬减排

西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腾出了更多的环境容量,促进了重点建设项目的上马,为发展经济扫除了障碍。

西区成立了西区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开展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目前正在对辖区煤矿、洗煤厂、堆场进行整治。加强重点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控制,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95%以上;加强环保设施的检修与维护,对老化设备、设施和经常性出现“跑、冒、漏”等情况的部件及时进行检修与维护,杜绝非正常排污现象,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这其中,重点是加强火电企业的点火升炉控制,减少火电企业频繁点火升炉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做好重点污染源生产负荷控制工作。针对各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夜间空气自净能力降低的情况分别下达生产负荷削减任务,对重点污染源实行生产过程全程污染控制,要求火电企业使用“双低”煤(低硫份、低灰份),循环流化床稳定运行,严格控制各运行参数;建材企业不得有大排大放等非正常排污现象出现。

近几年,西区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强有力的调整,企业逐渐向工业园区集中,并加快落后产能和工艺企业的淘汰步伐。2007年,四川华电发电公司新庄电站2台50MW机组,四川广厦公司硅酸盐水泥厂机立窑等12个企业,削减二氧化硫3796.6吨,削减烟粉4181.2吨。2008年,5家大中型企业分别关闭与搬迁。2009年,关停淘汰落后企业及生产线3个。通过强有力的产业结构调整,西区近几年来淘汰关闭落后企业及生产线32家,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延伸了产业链,格里坪工业园区内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4家。

同时,西区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预警与应急机制,在环境质量连续3天超过国家或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即启动环境污染预警与应急机制:及时召开原因分析会议,全面仔细排查原因;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对辖区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应急监督性监测和及时下达重点企业生产负荷削减任务;对辖区各类污染源及时进行排查,对突出污染问题和经常性出现的污染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处理。

生态建设初见效

徜徉在大街小巷,群众感受在一片片的绿意之中,这和几年前总是被灰蒙蒙的包裹形成鲜明对比。

“蓝天多了,河流清了,绿地多了,城市美了,市民感到更幸福了。”百姓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西区按照“三个集中”和生态区建设发展战略,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强化环境准入,对不符合清洁生产和环境要求的项目,“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按照“七进”活动,要求加强企业厂容厂貌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全力保障农村环境质量。

利用生态创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发动群众力量,树立改善环境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坚持督促企业征订环保刊物,举办环保法律培训班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环保守法意识;另一方面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设立宣传点,开展系列大型集中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营造了良好环保工作氛围。同时,全力推进绿色创建系列活动,把生态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西区共成功创建了3个生态村、1个自然保护区、10个生态家园、3个绿色社区、20所绿色学校。

规划五年的前景

西区环保工作迈出的稳健步伐,不仅让人听到铿锵的前行之声,而且让人看到清晰而坚实的脚印! 

环保“十二五”——让绿色GDP在西区发力!

“十二五”期间,西区逐年提升空气质量达标率,确保到2015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6%以上,力争达到80%。

“十二五”是西区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西区将加大对各类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区级重点项目的环评审批服务。履行“热情服务、认真把关、依法审批、规范管理、严格执法”的宗旨,缩短项目审批时间,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切实为“十二五”期间西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好环保关,算好经济账。 

西区将进一步加强对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削减计划,将控制指标分解到具体排污单位,狠抓减排项目落实,确保完成减排任务;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整治饮用水源污染,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全力推进面源污染防治,从源头上控制扬尘污染,积极为矿山、废弃堆场的生态恢复争取整治资金和政策;继续坚持对火电、建材、焦化等重点污染源一周二次以上的环境监察外,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日常检查与节假日突击检查、昼查与夜查、执法大检查与领导带队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企业加强监管。从而,有效保护好西区生态环境,有力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水平的不断改善。

新闻推荐

仁和区“3·10”特大非法采矿案刑拘37人逮捕31人

本报讯(记者张中)昨(19)日,记者从市综治办获悉,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鉴定,仁和区“3·10”非法采矿案开采和破坏的煤炭储量为17.788万吨,共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数额为9107.456万元。截至目前,该非法采矿案...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