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醴泉县尉颜真卿传奇

咸阳日报 2022-01-19 08:23 大字

刘博文

在唐代曾经任陕西省醴泉县尉的颜真卿(709—784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位最具影响的书法家,但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名臣、力挽狂澜的传奇政治家、军事家。

唐开元二十二年,26岁的颜真卿中进士,742年被任命为醴泉县尉,因“清廉耿直”迁京兆尹长安县尉、监察御史。在当时朝堂这个充满龌龊的政治漩涡中他因为“清廉秉性”、始终不依附权奸朋党而不断受到打击排挤,被杨国忠等人贬出京师担任平原太守。

可没有想到,正是这一“贬”却为颜真卿施展才华、实现自己政治抱负创造了舞台。当时正值安禄山密谋发动反叛朝廷的紧要关头,而平原郡地处离河北安禄山辖区最近的地方,他综合判断,认为安禄山叛变为时不久。为了麻痹安禄山,他以阴雨可能暴发洪水为由,公开大规模加固城墙,疏通护城河,储备粮草,招募兵丁。他自己几乎天天饮酒作乐,吟诗赋词,使安禄山感到颜真卿一介书生,实不足虑,就急不可待地在天宝十四年(755年12月)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河北范阳发动叛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连唐玄宗也惊得束手无策。

可就在大片河山沦陷的关键时刻,颜真卿横刀立马,率领平原郡不足两万兵马,挡住叛军进军长安都城之路。颜真卿面对叛军在城墙上慷慨陈词,誓死抗击叛军,感召了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邺郡太守王焘等各路将领前来一起抗敌,一度竟然在叛军的大后方收复河北,成为叛军难以啃动的硬骨头。为了抗击叛军,颜真卿堂弟颜杲卿和侄儿颜季明等一族子弟30多人战死沙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可谓是满门忠烈。

平定了安史之乱以后,颜真卿抗叛有功,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但是奸相卢杞因为颜真卿对他的丑恶行径多次进行抨击而怀恨在心,屡进谗言报复颜真卿,昏庸的皇帝四次下诏一再给他降职,颜真卿仍然不屈不挠,不改初衷。

安史之乱后最大的遗患就是造成了藩镇割据,直接威胁到朝廷的安危。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再次起兵造反,攻陷汝州。昏庸的唐德宗皇帝竟然听信了卢杞的谗言,命已经74岁的颜真卿前去劝降。朝野上下谁都明白劝降叛军等于送死,可颜真卿欣然领旨。为了表明保家卫国、不畏生死、大义凛然的心志,他专门向皇帝作了最后的遗表,撰写了自己的墓志铭和祭文,毅然前往。颜真卿路过河南时,河南尹郑叔则劝他说:“此去只有送死!”颜真卿明明知道这一结果,他还是勇往直前毫不后悔。永平节度使李勉得知这一消息后,一面上书朝廷收回成命,一面前去阻挡,可惜已经晚了。

颜真卿急切地赶到汝州正要宣读圣旨时,李希烈带领叛军团团围住颜真卿,穷凶极恶地要把他剁成肉酱,还挖了一个大坑,扬言活埋他。面对叛军的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不屈不挠。没有办法,只好暂时把颜真卿安排到驿馆住下,派自己的侄子李元平千方百计劝降颜真卿,颜不为所动。

为了防止发生变故,李希烈在颜真卿的住处堆起很多柴草威慑说,再不投降就烧死你。眼看着大火熊熊,不料颜真卿竟然纵身火海,被李希烈的手下拉了出来。最后,李希烈看到颜真卿软硬无济,大为恼火,干脆派部下将颜真卿活活勒死。一代忠烈就这样在奸相卢杞的死亡陷阱里壮烈殉国,终年77岁。颜真卿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朝廷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以身许国彪炳千古,可曾经煌煌的大唐王朝从此陷入衰败而走向灭亡。 (B)⑤

新闻推荐

杨凌有序做好学生及务工人员返乡工作

近日,记者在新桥路渭河大桥杨凌疫情防控检查点看到,返乡学生有序排队,工作人员正在查验健康码、行程卡、48小时核酸阴性...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