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7名在陕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 其中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秦都市报 2021-11-19 01:06 大字

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揭晓。7名在陕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其中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包含外籍院士1人)。

新当选的科学院院士是陕西师范大学房喻(化学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窦科峰(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西安交通大学孙军(技术科学部)、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技术科学部)。

新当选的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邹汝平(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空军军医大学赵铱民(医药卫生学部)、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学良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陕新当选的7位院士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房喻

陕西师范大学房喻教授,1956年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英国Lancaster大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曾任英国Birmingham大学ResearchFellow,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现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及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Langmuir顾问编委,《物理化学学报》等期刊编委,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高中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房喻教授主要从事功能表界面与凝胶化学研究。面向公共安全重大需求,聚焦薄膜荧光传感研究,发展了单层化学、组合设计和界面限域动态聚合等敏感薄膜创制策略,揭示了“动态传能、特异结合、微环境效应”传感新机制,首创了叠层式传感器结构,打破了国外垄断,研制了隐藏爆炸物和国际首创的毒品薄膜荧光传感器,被国际同行誉为“国际薄膜荧光传感领域的领军人物”。孵化了深圳砺剑防卫技术有限公司,探测装备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窦科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窦科峰教授,1955年12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专业技术二级,现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器官移植研究,针对器官短缺这一世界性难题,在移植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重要成果:国际首创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术,克服了原位辅助性肝移植需切除患者部分病肝,创伤大、移植空间小、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在治疗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基础上,依托脾窝实现“一体两肝”,大大提高了供—受者的安全性,并实现系列临床应用,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攻克了活体肝移植供肝获取和移植肝血管、胆管重建等关键技术难题,完成国内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提出了多器官联合移植“优先、序贯、共存”三原则,完成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肾联合移植;实现患者长期健康存活。

主编了国内首部《活体器官移植学》专著,形成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器官移植行业的进步。完成了国内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肝移植临床前试验,成功开展国际首例PERV敲除的多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肝、心和肾移植,创造受体存活世界纪录。主编了国内首部《异种移植学》专著,制定了我国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并参与制定国际指南,引领我国异种移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提高肝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他围绕肝移植的常见原发病开展深入研究,揭示了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病的细胞分子学新机制,为移植肝保护提供了全新策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973、863计划等项目,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23篇,最高影响因子27,单篇最高他引1100次。主编专著8部。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医师奖、军队育才金奖、中国医师协会首批“大医精神”代表、空军科技领军攀高计划人才,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下转A5版)

新闻推荐

陕西人的冬天 是从一串串灌香肠开始的

每年立冬过后,陕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准备灌香肠。也有不少肉铺老板表示,去年由于肉价上涨而没有灌香肠的人今年都开始了报...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