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床前明月光”的“床”是寝具还是坐具?

四川日报 2021-09-24 06:19 大字

——跟随齐东方教授“回望长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平

小时候吟诵“床前明月光”,脑补的是李白睡前思乡,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但其实,这里的“床”不是用来睡觉的寝具,而是用来坐着休息的“胡床”。此外,杨贵妃真的很胖吗?唐妆的确很夸张吗?

“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正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持续热展。9月18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系教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带来一场名为《隋唐长安的衣食住行》的讲座,不仅对隋唐长安的衣食住行情况随手拈来,更澄清了不少公众对历史的“错误”印象。

唐代以胖为美有争议

首先,齐东方承认唐代人非常讲究化妆,甚至比现代人的程序更复杂,并且和服装是搭配的。唐代也有戏妆,如果把戏妆化在脸上满大街走,那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场面。唐代的常妆、正妆、戏妆要区别开来,而不是如今电视剧所呈现的,不分场合和人物,妆容都很“重”,这就有悖历史了。

齐东方认为,唐代以胖为美的说法不严谨,顶多只能说唐代某一个时期某一类人群当中以胖为美。从出土文物来看,胖女俑在唐代女性俑里占的比例不大,特别是唐代早期出土的俑都是消瘦的。后来开始有点向胖的方向演变,到唐玄宗那个时期都是胖的;此外,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也不一样,开元时期较为丰满,到天宝时期就略显臃肿了,它的美感也不一样。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影响了他的审美。但其实,唐玄宗给太子选妃的时候专门到民间选清瘦、高挑的女人。

此外,杨玉环真的很胖吗?齐东方考据历史文献,发现仅有三条明示或暗示杨贵妃体型为胖。其一是说她微有肌肉,其二说杨贵妃遇夏苦热,最后是一则小说里写的,说风吹不走。在暧昧不清的记载里,唐人的审美或许并非简单一两句话所能概括的。

从席地而坐到高桌高椅

通过北朝及更早时期的壁画等,可以看到当时人们主要是席地而坐,高桌高椅的出现要到晚唐,真正流行是宋代以后,并且这些东西直接影响到所有的器具。

在过渡中,外来的“胡床”变得普及,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指的就是这种类似马扎的胡床。在甘肃一个唐代墓葬里发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马扎,可能是源于部队行军,携带方便、便于休息。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席地而坐也有很多讲究。在严肃正式的场合,要挺胸“跽坐”。而盘腿或者双腿大大咧咧叉开的箕坐,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中国古代讲,立毋跛,坐毋箕,就是在规范坐立姿势。

有“排面”的红绫饼

齐东方认为,唐代面食就已经做得非常丰富,很多出土陶俑也反映了当时吃饭有关的场面,舂米、拉磨、烙饼、烧饭等不一而足。其中有两种饼最有“排面”。

第一种是御赐红绫饼。宋代叶梦得曾在《避暑录话》写道:“唐御膳以红绫饼餤为重。昭宗光化中,放进士榜,得裴格等二十八人,以为得人。会燕曲江,乃令太官特作二十八饼餤赐之。卢延让在其间。后入蜀为学士。既老,颇为蜀人所易。延让诗素平易近俳,乃作诗云:‘莫欺零落残牙齿,曾喫红绫饼餤来。’”大意是说,年老后被人看轻的卢延让写诗排解道,自己当年也是中过进士,吃过御赐红绫饼的。

另外一种是胡椒饼。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曾专门记载,有人吃胡食肉饼加胡椒。齐东方解释,作为外来品的胡椒在唐代非常贵,而且吃胡椒反映食客身份地位不一般。曾有贪官被抄出一项赃物是“胡椒800担”,由此可见它多值钱,且直到明代还有用胡椒抵扣官员工资的情况。

新闻推荐

防疫消杀“布科思”来咧

中秋节前,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出现了一台造型前卫、头顶喷雾的机器人,引起了前来办事的人们驻足关注...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