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专访陕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周云岳 打造读者的“第三空间” 我们持续努力

华商报 2021-02-02 08:30 大字

图书馆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公共服务,塑造城市形象,还是一座宜居的国际大都市应该具备的文化条件。从传统纸本借阅到数字阅读,从旧馆修缮到新馆建设,陕西省图书馆从未停止脚步,华商报记者专访陕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周云岳,请他谈谈陕图如何源源不断地为一座城市提供文化滋养。

图书馆是城市的文化灵魂

华商报:您怎样看待图书馆在一座城市中的价值?

周云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我认为图书馆应该是衡量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是城市的文化灵魂,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供市民终身学习和休闲娱乐场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和影响力,发挥社会教育、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华商报:请您谈谈陕图“十三五”的工作亮点。

周云岳:设施建设方面,陕图新馆开工建设,西大街馆区重新单独设立陕西省图书馆少儿分馆,长安路馆公共空间环境和服务条件有效改善。馆内座位预约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依托新媒体平台,服务便捷性和覆盖面不断提升。从数据上看,“十三五”期间,年接待读者量峰值298.6万人次,与“十二五”峰值的272.6万人次相比增长9.5%;年外借书刊峰值232万册次,与“十二五”峰值的219万册次相比增长5.9%。持证读者总量38.3万人,较“十二五”末期的25.5万人同比增长3.9%。

馆藏资源持续稳步增长

华商报:在馆藏资源方面有什么增进?

周云岳:“十三五”期间,陕图新增藏量购置费年均1000万元,年均文献入藏量16.02万册;至“十三五”末,馆藏文献总量551万册,较“十二五”末期的464万册同比增长18.8% ;数字资源总量106.07TB。完成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6项、立项10个,还积极参与地方文献图书编纂及学术研究活动。

华商报:陕图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十三五”期间在古籍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周云岳:我们大力推动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摸清家底。目前馆藏古籍近40万册,已经持续开展修复工作十多年。2015年10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在陕图挂牌成立。随之启动了馆藏珍贵古籍清雍正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修复保护计划,前后持续了五年之久,累计修复《集成》七万多页。为了让古籍中的文化真正活起来,我们在馆内外积极开展古籍保护宣传推广活动,继2019年的晒书活动后,2020年又在陕师大图书馆举办了古籍保护传统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

信息技术引领服务创新

华商报:在文化和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有没有新变化?

周云岳:在确保核心业务建设不放松的同时,我们要思考如何优化和提升服务,如何更好地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来推动服务创新,这将是新发展格局下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陕西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经费已经达到了全部购书费的四分之一,全部电子资源以不同方式向全省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免费开放,电子资源的浏览下载量已经超过纸质书刊的外借量。

华商报: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陕图做了哪些努力?

周云岳:图书馆界正在努力把图书馆打造成读者的“第三空间”,我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开展了千余场次的各类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参与人数逾200万人次。同时发挥省级馆的引领带头作用,呼吁、推动全省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化建设,解决读者最后一公里的文献需求。“十三五”末,全省已有110家公共图书馆加入陕西公共图书馆联盟,共组织阅读推广活动近三万场次,参与人数达千万余人次。华商报记者 路洁

新闻推荐

当我们谈论书院时,究竟在谈论什么

“打开”书院的正确方式“凡与书沾边之事,都令我会像蛇吞象般列入寻访计划之中,足吾所好,忘吾力穷。”韦力如是说。从芷兰斋...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