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情定陶瓷”的张利庆

各界导报 2020-07-06 00:31 大字

?张利庆在学习建水紫陶的制作流程受访者供图

□实习记者孙高菊

12年前,刚刚担任大明宫陶瓷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一职的张利庆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的人生在经历过诸多起承转合后,最终会“情定陶瓷”,对这传承千年的民族珍品有了不一样的情愫。

“你看,我腿上这些疤痕,就是在满山遍野找瓷片样本的时候被树枝刮伤的,每当看到瓷器和陶瓷碎片时,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7月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利庆掀开自己的五彩裙,展示这些年她前往全国各地窑址捡陶瓷碎片、研究瓷器而留下的“荣誉印记”。

张利庆与瓷器缘起于大明宫陶瓷艺术博物馆。2008年6月,机缘巧合之下,她被委以执行馆长一职,当时恰逢博物馆修建场馆,她就负责起从选址到布展所有细枝末节的工作。

因刚涉及自己不熟悉的工作领域,听闻专家们提到瓷器制作过程中用到的高岭土、麻仓土等诸多业内专用名词时,张利庆十分迷惑。为了弄懂这些名词概念,她毅然向单位提出请假申请,自费前往江西省景德镇考察调研,力求在实践中找到答案。

走南闯北,东西穿梭,十几年来,张利庆每年都至少到全国各地各个窑址探访学习3次,通过不断深入实践、虚心向业界大师请教,来充实大脑中的“瓷器知识库”。如今,不论谈起哪件瓷器,她都了如指掌。

在张利庆的办公室,各类精致的瓷杯摆满案头,座椅旁纸箱中看似普通的陶瓷碎片也是她从千里之外带回来的“宝贝”,打开她的手机相册,里面都是考察时留存的珍贵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她与贾平凹先生手持“淘淘不绝”四个字的合影,她指着照片介绍道:“这是先生亲笔题的字赠送给我的。”跃然纸上的四个字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她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太喜欢陶瓷了,后半辈子我也没想着换职业,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张利庆坚定地说。

除了赴窑址考察,搜集各式各样的瓷器瓷片,张利庆还经常让朋友把喝完的酒瓶子、装茶叶用的陶瓷罐送给她。她说:“这些陶瓷罐,我给孩子们讲课时用得上。”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张利庆就参加了“送馆藏文物进校园”和“与乡村孩子们一起过六一”等一系列志愿活动,为当地的学生传授中外博物馆的相关知识和陶瓷文化,让他们了解博物馆的由来,同时领略博物馆在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从开始单方面对博物馆的讲解到后来全方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如今,担任陕西省老共青团工作者协会理事的张利庆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使者,其足迹遍布西安市周边各个县(区),共惠及80多所学校的学生,其中大多为农村学校。“哪怕我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我也想通过一己之力,为我所从事的工作做点贡献。”张利庆说。

在大明宫陶瓷艺术博物馆精品展馆内,面对陈列出的各类瓷器,张利庆从它们的朝代、产地和背后蕴藏的文化习俗方面介绍时如数家珍。驻足在展区前,伴随着她详细的解说,脑海中好似浮现出了制作瓷器时的场景,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青花瓷》也仿佛萦绕在耳边——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新闻推荐

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今日有雷阵雨或阵雨

本报讯(记者朱雪娇庞乐)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受西风槽和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7月3日白天到4日晚上陕西省大部分地区...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