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陕西文物探探探第7期 你知道吗,最早的“天府之国”是指关中! 古代都城和帝陵选址有着怎样的“秘密”?

华商报 2020-07-03 02:00 大字

过往数千年,十四个封建王朝曾在陕西建都,与之相应,帝王陵数量也很多。那么,中国古代都城和帝王陵选址有着怎样的秘密?

近日,华商报“陕西文物探探探”栏目邀请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冉万里到汉景帝阳陵遗址,通过网络直播给大家做了现场讲解。

古代都城选址有什么特点?

古人最初所说“天府之国”其实是指关中

冉万里教授讲,以秦汉为例,古代的城,按照等级划分有都城、州城、县城,同时还有戍边的边城。每座城被赋予的政治使命或任务不一样,地形选择的要求也不一样。都城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选择地形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政治安全不安全、地形好不好。

以汉唐长安城来看,为什么要选择关中这个地方?因为关中有四关:东有函谷关(东汉后被潼关取代),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是一个战略要地。四川现在被称为“天府之国”,实际古代最初称“天府之国”指的是关中。

从资源上来讲,关中自从郑国渠开凿以后,灌溉非常发达。在农业文明时代,粮食产量上不去,后勤保障肯定就供不上,所以从经济方面考虑非常适合。从自然环境来说,一个大的城市需要水。虽然现在我们经常被水资源困扰,但当时八水绕长安,水资源丰富,是可以行船的。从气候来说,关中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纬度和自然环境都非常好。

从这些方面就可以分析出一个都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一要考虑是不是战略要地,能不能易守难攻;二要考虑自然资源能不能保证生产更多的粮食,作为后勤保障;三要考虑几十万人口的城市要喝水,水资源够不够丰富。此外,还要考虑气候、区位和交通等情况。

而关中恰恰就符合这些条件。这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为什么过去这么多朝代都选择在这里建都。

古代帝陵选址有什么特点?

讲究地势高敞背山面水

“与自然融为一体”

皇帝的死亡是国丧,怎么埋葬需要在朝廷上进行议论,在正史文献中将此称为“陵议”。所以,帝王陵寝制度属于国家层面的话题。在陕西,除了秦始皇帝陵之外还有汉陵和唐陵,在我国的帝王陵寝制度史上有着相当的代表性。

那么古代帝王陵是如何选址的呢?冉万里教授说,秦始皇帝陵大家都知道,是在骊山的旁边。西汉有十一座陵,渭河北岸就分布了九座。唐代十八座帝陵,整个沿着渭河北岸分布。它们在地形的选择上,讲究的是背北面南这样的排列方式。从整个地形地势上来看,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所以帝王陵寝选址上,也讲求高敞而平坦之地,前面有河,就是背山面水的地形。从古人的思想上来讲,“这是要把皇帝和自然融为一体”。

大体情况是这样,但具体到每个时代又不太一样。比如,汉代是封土为陵,挖一个大型墓坑,然后用封土埋起来,封土堆像倒扣的斗,所以称为覆斗型封土。汉景帝阳陵就是一个很大的覆斗型封土。唐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延续汉代封土为陵制度,另一种是依山为陵。就是选择一个相对独立的山体,在里面开凿墓室。帝王的墓室又称之为玄宫,实际上就是在山体里打一个山洞,然后在周围圈墙、摆石人和各种石刻,形成一个巨大的陵园。

总体来讲,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埋葬方式,帝陵在地形地势上都要求既要高还要平坦。这是因为帝陵很大,必须要能够展开。另外帝陵一般都要背山面水,这和皇帝生前要面南背北一样,是帝王陵在地形选择上的一个传统。这种方式也和中国古代建筑采取的逐渐增高的建筑模式有关。大家知道,无论阿房宫还是太和殿,都是在高台上。汉陵也好,唐陵也好,对地势都是这样的要求。

都城和帝陵之间有什么联系?

陵邑曾经作为长安城的“卫星城”存在

“帝王陵和都城之间,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冉万里教授说,兵马俑世界有名,看到兵马俑,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这是对人的模拟。秦始皇生前享受荣华富贵,也幻想过长生不老。唐代的皇帝也有很多想长生不老,结果有吃丹药致死的。既然不能长生,把生前享受的这些东西搬到地下去如何?那就模拟一下,于是就有了兵马俑。这也符合儒家思想的“视死如生”理念,就是对待死去的人,要像对待活人一样。

“我们站在汉景帝的阳陵旁,东北方向是王皇后的陵。他们有各自的陵园,外面还有一个大的陵园。东南角还有礼仪性建筑。外围的是什么呢?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它们就像汉长城的外城。陪葬的诸侯王的墓园还被框起来,象征着其封地。如此看来,皇帝和皇后各自的陵园,就相当于皇帝住在未央宫,皇后住在长乐宫。而这些礼仪性的建筑,就象征着长安城里的礼制性建筑。虽说皇帝已经去世,但陵园把这些整个都搬过来了。”

也就是说,皇帝生前享受的荣华富贵,死后也要带到陵墓去。当时整个社会的丧葬理念就是“视死如生”。不仅皇帝这样,老百姓也一样,也会随葬几件器物、放一些好吃的。不过,老百姓去世了,也就带一些陪葬品而已;帝王去世后除了修建陵园、陪葬很多东西,还可能在陵园附近建陵邑,把很多人迁来给他守陵,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城。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接受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2000名官宦富豪及其家眷迁徒到关中伺奉他的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邑,供迁徒者居住。此后,汉惠帝刘盈、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修建陵墓时也都这样做,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了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于是,“五陵”便成为富豪聚居的地方,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也被叫做“五陵少年”。

“关于陵邑制度,汉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不过分征劳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但统治者一方面希望老百姓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又想到秦末那么多人起义,关中以东各地的豪强贵族会不会也随时觊觎国家政权?所以他们专门设置一个城,要么靠近陵园跟陵园共用,要么离陵园稍微远一点在附近形成陵邑,把地方豪强都迁到眼皮子底下看着,他们作乱的机会就没有了。”

“这些陵邑沿着渭河北岸依次排开,无形中也起了很重要的分解长安城功能的作用,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卫星城”。由于西汉多次大规模向咸阳的五陵原徙民,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地理区域,对古代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陵邑的设置意义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守陵,一个是稳固政权。汉长安城的陵邑制担负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两大任务,历来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巨大作用。

陵邑的设置也有坏处。前期设置陵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社会稳定了,到了繁荣时期了,还继续延续这个政策就不合适了。在古代,长途搬家走几百里几千里,财产损失很大。在强制搬迁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人破产了。所以,从刘邦开始设立的陵邑制度,到了公元前40年汉元帝刘奭[shì]执政时就被废除了。

该怎么看待“风水”这个概念?

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是积极的

“天人感应”则是迷信思想

冉万里教授介绍,关于三原西北部的天井岸,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有老师做过研究,这个研究涉及到一个大问题,就是中轴线思想的出现,以及城市正门从东向转到南向的过程。“比如阳陵虽说有好几条墓道,但最长的主墓道是向东的。而唐长安城的正门是明德门,它是朝南的。长安城的布局,最初东门才是正门,后来才改为南门。当然,这些观点还需要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

“若从自然环境来说,帝陵北边靠的是高原,前面有渭河,这是背山面水,还可以南望终南。不过,北宋时期有陵墓一反常态背水面山,这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在地形选择上的独一份,应该是受到了风水堪舆思想的影响。”

冉万里教授介绍,风水在过去叫做堪舆学说,就是地形地貌观察,实际上就是古代的自然地理。但古代中国人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古人认为,自然界发生的事情和人是有关系的。比如说,发生地震了,皇帝就要发罪己诏,自己惩罚自己;发生洪灾了,人们会认为肯定是执政有什么问题了。“天人合一”了,肯定是“天人感应”了,是老天爷要告诉你什么。

“在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很自然。其中的有些想法用现在的话来讲,可以理解为“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当然是切合实际情况的。但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就被抽象化、迷信化了。比如地震一般是自然发生的,和人干了啥没关系,但是古人就会把它联系起来。这是人们认识自然能力还比较低的时候从内心产生的。由此就引出来很多问题。风水堪舆学说,就是古代人从“天人合一”到“天人感应”,在这种理念的基础上而产生的。”

“古人认为,自然界既然能够惩罚,同样也会降瑞。来个白鹿,人们认为是祥瑞;来个喜鹊,人们就会想是不是有啥喜事?即便现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可能都会有一点点类似的迷信思想。当然,这都是在一些小的方面。对于古人来说就会认为,老天既然能降祥瑞,那埋葬的时候,在具体地形的选择上是不是应该讲究一下?”

“比如,隋文帝在埋独孤皇后的时候,一个叫萧吉的人通过占卜说选了个吉地。隋文帝不是很相信这个东西。别人给他汇报时,他说:如果我们的祖先埋的地方风水不好的话,我当不了皇帝,但是我当了;如果说我们的祖先埋的地方好的话,我的兄弟就不会战死。意思就是说,他以自己来举例告诉大家,这个东西不能太相信。”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很少有人把墓葬埋到低洼地,这就是地形的选择。古代人做这些事叫做“卜食相土”。“卜食”就是在龟甲上写字,然后拿火一烤,看裂纹来占卜。“相土”就是看地形。也就是说,先观察地形,再算一卦,把两个结果结合起来做决定。在城址的选择上,古人会这样做,在埋葬的时候,古人也会这样做。当然其中很多理念都属于迷信思想。”

冉万里教授表示,从外在的物质到无形的理念,古人流传下来的东西还在很多方面影响着今天的人。“天人合一”思想中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如今的环保理念是相符的;但受制于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而形成的“天人感应”思想则是一种迷信理念,是应该抛弃的。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摄影 邓小卫

新闻推荐

陕西超标电动车集中登记挂牌结束

阳光讯(记者严文辉)6月30日,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发布《关于超标电动自行车结束集中登记挂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据悉,陕...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