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治疗94天 历经100多次会诊 人工肺膜用了49天 病历1600多页 陕西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昨康复出院
66岁的陕西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你们辛苦了,我永远爱你们,把我从死里救出来,我永远忘不了,祝你们身体健康,永远永远的幸福……”5月9日上午,经历了与病魔94天抗争后,陕西省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终于康复出院了,临别前,这位66岁的老人用一个接一个的“永远”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她也是我国目前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人工肺膜)时间(49天)最长的患者,曾先后两次更换ECMO,117次院内专家会诊,医护人员6次从死亡线上将她拉回来,病历文件就有1600多页。
就诊时检测强阳性
病毒含量超出检测设备上限值
时间回到2月5日,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诊科主任杜俊凯的记忆里,那天中午时分,一名66岁的女性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急诊科就诊。患者胸闷、气短、氧饱和度低,关键还在发热,高度怀疑感染新冠肺炎。急诊科医生凭借职业的敏感性,立即将患者转移至急诊科单间病房隔离救治,同步紧急开启新冠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并进一步追问流行病学史。随后的CT检查结果符合新冠肺炎表现,而患者本人也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急诊科立即将情况上报医务部,迅速联系感染科专家进行会诊,经过评估后第一时间收治到感染科隔离病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杜俊凯仍心有余悸:“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经验,好在防护一直做得比较到位。”
感染科主任赵英仁清楚记得该名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强阳性!进一步的检查发现,该患者感染严重,其痰液中新冠病毒含量之高,超出了检测设备的最高上限值。“那一刻,我的神经紧绷起来”,赵英仁说。应急响应立即启动,专家团队随时应战,生命之战已经打响。
病情变化迅猛 命悬一线
新冠肺炎的一个特点就是轻重症转化迅猛,患者从起病到进展为出现缺氧等重症的时间约为一周。该患者第一时间就给予抗病毒治疗,病情仍持续性加重,甚至出现了呼吸衰竭,如果控制不好,就会进入多脏器衰竭的状态。
医疗团队决定为患者上第一台机器——无创呼吸机,但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再次组织全院会诊,决定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的辅助治疗,一度曾有缓解,但情况依然不理想。血液净化团队随之介入,进行杂合式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
“我见的病人多了,但这个病人在气管插管后的表现,还是让我的神经紧张起来”,副院长刘青光说,尽管已经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缺氧症状仍不能解除,心率、血压难以维持,病情危急,命悬一线。专家团队在现场研判,要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只能上ECMO了。
2月9日,心外科主任闫炀临危受命,ECMO团队很快组建完成。凌晨3点,战斗打响,顺利完成ECMO管路置入,凌晨4点,设备成功运行,患者在ECMO的辅助治疗下血氧饱和度很快升至100%,血气分析提示缺氧改善,心率、血压平稳,呼吸机供氧浓度也逐渐正常,经过一夜奋战,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三机联动”
组建56人床旁救治小组
此后,患者进入“三机联动”(呼吸机、ECMO、CRRT)的状态,需要在频繁操作的同时密切记录患者的呼吸机、监护仪、ECMO管路、有创血压监测、CRRT等各项管路的数据,实时反馈给专家团队。
为了救治这名患者,西安交大一附院成立了由刘青光牵头、多学科专家参加的救治团队,成立了8名医生48名护士组成56人参与的床旁救治小组,24小时不间断对患者实施治疗,先后组织117次院内专家会诊、3次全省大会诊、连线李兰娟院士和张文宏教授,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在武汉期间也远程连线指导救治。
治疗的日子里,救治小组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穿着层层的防护服、佩戴头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进出重症病人的病房。“我们行动起来会有种窒息感,在里面待久了全身是汗,衣服经常由内到外的湿,汗都流到嘴里了”,小组成员肝胆外科ICU医生李娜回忆说,如今看着患者能够康复回家,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94天艰苦鏖战
家属感恩可爱的英雄
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3月4日,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功转为阴性,3月28日ECMO顺利脱机,4月14日有创呼吸机拔除。经过94天艰苦鏖战,5月9日患者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康复出院。患者病历文件1600页以上,应该为史上最长的医疗文书。
对于医院的倾心救治,家属们十分感动。“我们对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恩,感谢他们不畏风险、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救治和陪伴我的母亲,感谢这些可爱的英雄们,是他们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出院时,患者的大女儿说,因为疫情防控严格,作为儿女无法行孝病床前,心中除了愧疚便是恐惧牵挂,是那么多科室、专家和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用专业、真诚和大爱带来希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用尽全力救治母亲,全家都非常感激。
ECMO设备运行费用高昂
抢救新冠肺炎患者不计代价
56人救治小组的顶尖高配,ECMO使用时间长达49天,先后两次更换ECMO核心部件膜肺(人工肺),一次更换血泵(人工心脏),为了一名患者的救治,这样的配置和投入,史无前例。
据交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马辛格介绍,该患者体内病毒含量高,为了有效抗病毒,找到适应的药物,医疗团队收集了患者的鼻咽拭子、痰液、血液、胃液、眼分泌物、尿液、粪便等,进行检验分析,应用NGS(高通量测序)技术,精准研判患者的感染类型,对症施治。由于患者身上插有多个管路,需用多种药物,为避免患者负担过重、药物之间产生副作用,医护团队依据患者情况,设计表格,将使用药物时间精确到分秒、计量精确到微克。
住院期间,先后两次更换ECMO核心部件膜肺,一次更换血泵(人工心脏),患者先后6次出现气胸、出血、休克感染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医护团队快速准确找到病因,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手段,最终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成功拉回。
在患者整个救治过程中,医疗团队应用了目前国内国际上所有的成功的可用的办法。从使用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到上ECMO改善患者氧饱和度,从中药抗病毒、血浆置换到使用康复期患者血浆对抗新冠病毒,从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消除炎症风暴直至使用最先进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医院把能想到的方法、能用到的设备、能使用的材料毫无保留全部应用,只为挽救患者生命。
ECMO技术被称为是ICU界的顶尖技术,通常应用于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的危重症病人救治。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ECMO技术通常被用来“兜底”,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
据了解,一台ECMO设备,采购费用达一两百万元,在使用过程中所用耗材也价格不菲。ECMO设备仅“开机”一次,就需要6万元的费用,后期再算上机器的维护费用,加上病人病程不定,出现耗材更换的情况,为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将包括ECMO在内的多尖端医疗技术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这显示出我国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不计代价。华商报记者 李琳
新闻推荐
5月9日,在经历了与病魔94天抗争后,一名66岁的女性新冠核酸转阴的患者康复出院,为了抢救她的生命,ECMO运转使用了49天,她也是我...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