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我们的标签是“高技能”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迸发新动能

三秦都市报 2019-12-14 01:51 大字

高级技师李海清(右一)为职工讲解电工检修要点。高级维修钳工王新民(中)给职工讲解如何判断采煤机配件是否继续复用的问题。11月12日,在黄陵矿业机电公司综合车间,高级车工李军东心无旁骛地推移着车床,目不转睛的盯着加工的圆端面,20分钟后他把加工好的直径为φ152mm的圆端面严丝合缝的扣入直径同为φ152mm的缸筒,从顶部给钢筒里加水,圆端面和钢筒结合的缝隙处滴水不漏。

这是李军东的绝技绝活:“托辊滚筒端面滴水不漏”,是黄陵矿业机电公司职工高技能素养的一个缩影,在该公司人人练技能、人人有绝活已成为常态。

“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平台,创新人才成长激励机制,让技能型人才成长有通道,看得到希望,摸得到红利,努力让更多的职工成为‘高技能’人才。”该公司经理徐建军表示。

让人才尽快成长

今年7月份,机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年初签订“师带徒”协议的12名青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理论及实操考试,85分以上者视为合格,将顺利进入年终大考,半年考试不及格者将直接作废师带徒协议。

“半年考试不仅是对徒弟的检验,也是对师傅的一次考核。”高级钳工祝青舰对于徒弟陈思杭的考试十分看重,不论是理论还是实操考试,他一直跟着徒弟。

最终陈思杭在考试中排名第二,顺利通过了理论及实操考试,作为师傅,祝青舰领到了该公司“师带徒”半年津贴1500元。

祝青舰说,如果年终大考,陈思杭排名进入前三,公司将兑现他年终津贴1500元,并授予他“金牌导师”称号;如果考核未通过,公司将对师傅和徒弟一并处罚。

为丰富人才培养机制,该公司在师带徒的基础上,创新推行了导师“一对一”培训,“微信群技术解惑平台”,跨专业实践及AB岗作业等培训模式,同时坚持每年派送一部分优秀职工外出学习,邀请专业讲师来公司授课,使职工快速成长。

近年来,在黄陵矿业技能大赛的舞台上,该公司职工连年囊括电工、钳工、支架工第一名。

让人人都出彩

郗卫平是该公司电修车间一名85后综采维修电工,在2019年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综采维修电工组第三名,在76名“高手”中脱颖而出,成为黄陵矿业青工的靓丽名片。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用郗卫平的话说:“公司培养了我,环境造就了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对于郗卫平来说,这样的变化与公司“频繁”的实操性训练密不可分。

为持续提高人才综合素养,该公司坚持技能大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三功两素”修炼常态化,并坚持对各类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职工进行通报表扬,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让职工享受成长带来的“红利”。

“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人都有机会出彩。”该公司工会主席王朝阳表示,公司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资金大张旗鼓地奖励技术人才,给所有勤于学习、勤于钻研的职工释放出信号:“有成长就会有收获”。

把工作干到极致

“这里不仅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晋升机制,更有良好的学习成长氛围。”对于郗卫平来说,留在机电公司是他做的最正确的选择,这里有他的标杆: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李海清,黄陵矿业工匠盛红杰,创新达人王新民等把工作干到极致的人。

正是这些人树立起“严格、精益、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职工的从业准则:“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极致,绝不留一点瑕疵。”

20年前,刚刚参加工作的李海清成了一名矿井维修钳工,上班第一天,他的师傅就给他“立了规矩”:“技术工人要严谨细致,每一次维修不能出现任何纰漏,绝不给自己留后路。”

李海清说,师傅的“第一课”确立了他整个职业生涯的从业导向,也让他从一个检修钳工“门外汉”一步步蜕变成矿区维修钳工带头人。

近年来,李海清个人创新多达80余项,获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26项,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2018年,陕西省总工会“李海清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李海清有了属于他自己的创新工作室,而他也将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导给每一个在工作室受训的学员。

随着黄陵矿区大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综采设备检修工艺要求越来越高,2019年,机电公司确立了做精做优生产服务,打造“可靠机电、精品机电、智能机电”的工作思路,不断凝聚全员新合力,迸发新的动能。

通讯员曹川本报记者杨晔

新闻推荐

穿越时光品尝唐朝下午茶 陕历博“网红”餐厅亮相“双12”

12月11日,“唐朝茶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历时餐厅举行。记者王赫摄本报讯(记者王赫)在“网红”博物馆里品尝一顿来自...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