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特写】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的本土化革命

界面新闻 2019-10-09 12:57 大字

记者 | 侯瑞宁

编辑 | 张慧

“你有想过吗?你可能睡在一张用二氧化碳做的床垫上。"在日前举办的2019年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雷焕丽向参会人员介绍如何将二氧化碳应用在与睡眠、运动和衣物相关的场景中,以实现化工行业的循环经济。

这位7月1日履新的科思创中国区首位华人总裁,也是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她穿着白色套裙、妆容精致,在一众灰蓝色西装的男性领导群体里格外显眼。

在科思创首席执行官施乐文(Markus Steilemann)看来,任命雷焕丽为中国区总裁,是科思创推进本土化的一个里程碑。

但对雷焕丽来说,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并不容易。上任伊始,她便面临公司业绩下滑的现实。变化多端的外部形势,也使其掌舵的中国市场变得更加严峻。

2015年,科思创从拜耳拆分并独立上市,成为现在拥有超过1.6万名雇员的跨国化工企业。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商之一,科思创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的生产制造,服务领域涵盖汽车、建筑、木材加工和家具、电气和电子行业等。

两年前,中国跃升为科思创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去年,科思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攀升至31亿欧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1%。

但今年上半年,科思创净利润同比下降70.5%,至3.68 亿欧元。与此同时,中国卸下科思创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光环,退居美国市场之后。

“上半年,公司业绩远低于上年水平。这是因为2018年是异常优秀的一年,受益于一些产品系列出现罕见的高利润率。"雷焕丽对界面新闻表示。

2018年上半年,科思创销售额同比增加7.9%,达到76 亿欧元;核心业务销量同比增长 2.2%;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长 20.9%,达到约 20 亿欧元。

雷焕丽认为,今年的业绩表现符合公司预期,公司维持2019财年核心业务销量实现中低个位数百分比增长的预测。

但聚氨酯和聚碳酸酯业务的下滑,仍然引发了这家德国化工巨头的担心。

这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聚氨酯主要用于生产泡沫塑料,聚碳酸酯则是高性能塑料的上游原料,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子以及家居等多个行业。

今年二季度,科思创聚氨酯板块销售量仅增长0.7%,销售额下降24.3%,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减少70.5%;聚碳酸酯业务二季度的销售额下降15%至8.98亿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下降46%。

产能扩张导致聚碳酸酯的价格出现了下跌。一直以来,中国聚碳酸酯供需缺口巨大,净进口量连续12年超过百万吨。因此,聚碳酸酯项目投资成为中国市场近几年的热点。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和聚氨酯生产国与消费国,且是全球最重要的化学品需求增长引擎。诸多化工巨头角逐于此。

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是聚氨酯的主要原生产料,目前全球80%的产能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陶氏杜邦和亨斯迈这五大化工集团。这些化工巨头寡在中国纷纷扩张扩张,竞争激烈。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MDI产能扩张看,万华化学计划在未来2年内,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总产能从180万吨提升至260万吨;科思创计划将上海漕泾的50万吨MDI装置扩产至60万吨;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新增114万吨MDI产能,MDI的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从而促使聚氨酯价格会持续走低。

聚碳酸酯也不例外。《2019中国聚碳酸酯产业调查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从2014年的61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120.5万吨,年均增长率18.6%。预计到2022年,国内聚碳酸酯产能将达352万吨/年,年均增速将达30%。

与产能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聚碳酸酯下游应用进入低速发展期,行业的整体盈利堪忧。

2014年,中国聚碳酸酯消费量为153万吨;2018年,这一数字仅增长至184万吨,年均增长率不足5%。

截至目前,国内聚碳酸酯自给率已达到约50%。随着未来多套新建产能的释放,预计3-4年后,中国产量将超过需求。

为此,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于2018和2019年将聚碳酸酯列入“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2019年4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从鼓励类目录中移除了聚碳酸酯。

不过,今年7月,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继续鼓励聚碳酸酯的外商投资。

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行业本身下滑,几大化工巨头今年均面临不小的业绩压力。

上半年,万华化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2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49%,几近腰斩。

巴斯夫的利润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上半年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为28亿欧元,同比下降35%。

除了市场形势,雷焕丽认为,她面临的更大挑战还来自于其他方面。

其一来自中国价值链的重构。雷焕丽表示,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如中美贸易摩擦、脱欧给欧洲经济造成的影响等,科思创如何实现有效经营是一大挑战。

挑战之二是,她将如何让科思创更好地扎根于中国。“中国是我的Home Maket,科思创如何才能全面参与到国内的创新,和中国的产学研相结合,这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雷焕丽说。

这也正是科思创对她进行新任命的重要原因。

雷焕丽出生于陕西,拥有中国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工程学士学位和加拿大谢布鲁克大学材料科学硕士学位。

1999年,她以技术代表身份加入科思创的前身——拜耳材料科技,此后在大中华和亚太区担任多个管理岗位,职责范围涵盖销售、技术和研发。

她曾在领导聚碳酸酯业务部全球电子电气及家电业务线期间,加强公司在颜色、材料和表面处理领域的专业能力,强化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凸显出优秀的业务能力。

在雷焕丽看来,“中国人"的身份为自己任职科思创中国区掌门人加分不少。

“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熟悉中国文化,与中国客户的合作超过20年,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不需要翻译、不需要外媒,时效性较高。"她认为,作为一家德国企业,要想更好地顺应发展迅猛的中国市场,并快速作出反应,必须对中国市场足够了解。

虽然目前中国市场形势严峻,但科思创决定继续加注。

“目前,中国化工行业的市场份额占全球的30%。中国拥有全产业链,需要大量的化工材料。随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机会,科思创可以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雷焕丽表示。

据毕马威预测,到2020年,中国化学品市场份额将占全球总量的40%,产量占到亚太区域的70%以上。

在雷焕丽看来,中国消费升级对科思创带来的机遇,首先体现在电子电气的业绩增长上。科思创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聚碳酸酯业务板块核心业务销量同比增长 4.4%,主要得益于电子电气与建筑行业的增长。

“我们还在做新的战略布局。"雷焕丽表示,科思创已在广州扩产工业薄膜。

目前,科思创在国内拥有3000多名员工,已在上海设有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及公司第二大研发中心。截至去年底,位于上海的一体化基地投资总额已达31亿欧元,未来几年,该工厂经过扩产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生产基地。

科思创还希望和更多中国企业合作,开拓海外市场。随着中国中小型企业迈向国际化,更多的中国客户希望进军海外,但往往不熟悉当地情况、缺乏当地资源。科思创认为,可以利用自己的国际化经验和资源,和它们相互合作。

此外,科思创希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更多着力,这是其核心战略支柱之一。按照计划,到2025年,科思创80%的研发项目费用将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领域。

这对于能源转型升级的中国化工行业和企业而言,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前,江苏省下发的《关于下达2019年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显示,江苏省共排查出4022家需要整治的化工生产企业。

山东也在9月陆续发布拟关闭退出的化工企业名单,近200家化工生产企业、危化品仓储经营企业在列。

与之相对的是,2018年,科思创位于上海的一体化基地入选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成为上海化学工业区内的首家绿色工厂。

新闻推荐

陕西省开展施工图消防设计审查

本报讯(记者张电达姚永凯)记者昨日获悉,依据新修订的《消防法》和住建部、应急管理部有关文件精神,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