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扶贫路上见初心

安康日报 2019-07-16 06:33 大字

通讯员 龚甲庆

“小杨热心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工作做得太好了,我总结不出来一二三四,也不知道怎么感谢他。”

村民口中的小杨,就是陕西工人报社派驻汉滨区谭坝镇草庙村的帮扶干部杨志勇。

谭坝镇草庙村距城区30余公里,东临黄石滩,南与五里镇牛山村交界,西靠牛山主峰。全村耕地面积1972亩、山林面积10575亩, 20个村民小组389 户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占了近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大人稀、土地贫瘠的传统农业村。

“多亏了杨志勇和大家的真心实意帮扶,让我们今年整村脱贫摘帽在即!”草庙村支书何万安感慨,如今的草庙村,不但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部群众更充满了脱贫致富、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

一次次走家串户 问需问计聚民心

驻村伊始,有的干部群众心里不满意:“派一个文人来扶贫,除了能写点文字,玩点虚的,还能干点什么实事?”针对这样的怀疑,杨志勇不管不顾,坚持扶贫初心,决心用真情和实干赢得信任。

“脱贫致富不能落下任何一户、任何一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咱们齐心协力一块儿想办法克服。”在杨志勇的扎实帮扶和真诚感化下,村民们才开始慢慢信任他,与他话家常、论发展。

“勇哥虽然在我校住着,除了吃饭时还能见到,其他时间很难见到。他不是去这家,就是去那家,常常天黑了才回来,半个多月就掉了8斤肉。” 回忆起杨志勇驻村最初的印象时,草庙小学校长王彬安动情地说。

细数杨志勇的工作日记,自2018年4月3日入驻草庙村到今年6月底,总计出勤387天,平均每月达25天以上。用他的话说,“我不是在村里扶贫,就是走在扶贫的路上。”

一个个帮扶举措 落实落细见效果

“我的梦想是穿上工服”“我的梦想是穿上校服”……

刚驻村时,当杨志勇得知草庙小学5名教师和13名学生的期望和梦想后,便立刻联系西安一家爱心企业,于2018年5月22日举行了工服校服捐赠仪式,同时给学校建起了浴室,还为该校的困难家庭学生周某某资助了3000元。

今年也是如此。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他和草庙村第一书记李开宇组织谭坝镇优秀教师和草庙小学老师共16人,赴西安、铜川与三所示范学校开展为期3天的教学研讨活动。

诸如这样的实事,也只是他们在教育扶贫中的点滴善举。

产业兴方能“拔穷根”。2018年以来,杨志勇在高质量做好帮扶的8户贫困户脱贫工作的同时,向单位申请帮扶资金18万元,引进投资25万元,帮扶该村修建300多立方米的冷库一座,发展食用菌10万棒,扶持发展养殖中华蜂200余箱,帮扶养殖大户养羊养牛存栏150余头,发展西兰花、南瓜等蔬菜种植100余亩,产业项目和劳务用工带动贫困户31户117人。

他与驻村帮扶工作队还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资源优势,加大全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取得了积极效果。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1100多万元。其中,改造农用电网络1.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2盏,修建人畜饮水工程5处,村内三条共9.4公里硬化路竣工,7公里“油返沙”道路即将竣工……

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件件都可见他的款款真情。这些实事一一都被草庙村群众记在了心里,大家更是打心底佩服这位从省城下来的“杨兄弟”。

一篇篇扶贫札记 真情真意话初心

作为“陕西文艺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作家,杨志勇发挥写作特长,每天晚上坚持写工作日志和扶贫札记,用真情记录自己在走访、调研和帮扶等扶贫工作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和思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时间,他就有88篇扶贫日记集结成书——《追寻初心》,于今年4月初正式出版发行,在文坛和扶贫战线上引起了不小震动。

《追寻初心》这本书被很多读者誉为是提供给干部群众的一道“营养大餐”,既是杨志勇扶贫工作的重要精神收获,也是献给全社会的一份“扶贫厚礼”,为扶贫工作者提供了有益参考,特别是为扶智扶志提供了有益借鉴。

面对当前的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杨志勇豪情满怀,“聚焦户脱贫和村脱贫退出标准,千方百计做好包抓户帮扶工作,用力协助全村抓好各项工作,促进整体如期脱贫摘帽退出,确保决战决胜。”

新闻推荐

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分析报告发布 民营和大中型企业需求占比逐年攀升

本报讯(记者顾荣)7月15日,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布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整个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总量...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