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那一代人的文学自信

西安晚报 2019-07-06 05:12 大字

◎宋宁刚

新文化运动之初,白话文——更不用说白话文学——是孤立而寂寞的。寂寞到需要刘半农和钱玄同去演双簧,来博得敌对阵营的关注。虽然早在1915年当时的教育部就规定,学校的教育要讲授白话文,但是以那时的文化气氛和历史惯性,文言文仍然是主流。1915年9月,《新青年》(那时叫《青年杂志》)在上海出版的时候,也不例外,全都是文言。苏曼殊的创作、刘半农的翻译,概莫能外。1917年以后的《新青年》,白话文(尤其白话诗)渐渐多起来。一边发扬新的文学观,刊发以白话文写的新作,一边与一些旧派文人如林琴南等打笔仗。进入1920年代后,则是与《学衡》和《甲寅》等论战。前者的主编是与胡适一样留美的“同学”(虽然胡在哥伦比亚、吴宓在哈佛,两者并无直接交集),后者的主编章士钊则是陈独秀的老上级——章在日本创办《甲寅》杂志时,陈独秀在他手下干过。

白话文运动之初,旧派文人对白话文学的批评,不难叫人想起戊戌前后梁启超受到的批评,说他的文章是“报章体”、“野狐禅”,一鼻子不屑。说起来,只相隔二十年,却惊人的相似。不过,批评归批评,白话文和白话文学还是很快成长、壮大起来。短短十几年,就发展到书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要编“新文学大系”了。很难想象:当时见证白话文学发展的出版人,参与白话文学的作家、诗人、知识分子,他们对文学的信心从何而来?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总主编是赵家璧。1934年12月25日,鲁迅接受赵的邀请,同意编选“新文学大系”的小说卷时,赵家璧只有28岁。这一年,其他几位编选者如茅盾(编选《小说一集》)38岁,郑振铎(编选《文学论争集》)、朱自清(编选《诗集》)36岁,编选《史料·索引》阿英最年轻,只有34岁。年龄最大的是鲁迅,54岁。同样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哪里来的自信,就这么当仁不让地干了起来?

要知道,所编选的文字可是1917年到1926年十年间的创作与理论。此间的许多白话文学作者,当时都不过20多岁(像俞平伯、冯至等年轻作者在创作之初甚至不到20岁),年龄最大的作者之一鲁迅,也不过36岁到45岁之间……

除了鲁迅的中年式的沉郁与深刻,中国现代文学自有其孩童般的率真的一面。除了在新文学发展近二十年后,为之做一番拣择、整理的工作,也为历史留下一些基本的资料,良友公司也有自己的考虑,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商业的角度……这些都是理由,但是似乎也说明不了——至少难以完全说明:那时的诗人、作家和学者,为什么对于新文化运动之初的十年、发展很不成熟的文学,有那样的信心,或说——尊重的态度?为什么会对年轻人的创作感兴趣?

转眼一百年过去了。从新文化运动发轫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能与新文学最初二十年的朝气和自信相媲美的,大约要算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创作上,从“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到“改革文学”、“先锋文学”,文艺思潮汹涌激荡,文艺新作迭出不断。十多年后,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文学思潮与文学作品,就再一次“鲁莽”地“冲”进了《当代文学史》,被无数中文系的师生阅读、学习、讨论,已然经典化。

与文学的式微有关么?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远没有这份幸运。眼看着新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就要开始了,我们对过去二十年文学创作与发展,关注、了解、讨论、总结得如何?除了伴随新作品的发表或出版而跟进的文学评论,其他严肃的回顾与总结,真是少之又少——哪怕如今各类作品研讨会多得满天飞。

进入新世纪以来,笔者开始关注、阅读当代文学。不过,直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笔者才开始与陕西诗歌真正结缘。现在呈现给读者的这部《长安诗心:新世纪陕西诗歌散论》,就是近十年缘分的一个汇集与整理。它也只是对一省之内过去十余年间新出现的诗人或诗作的评述与论析,谈不上对新世纪文学有什么贡献,至多算是对新世纪文学——尤其诗歌发展的一个抽样和观察。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文字也是笔者在这个文学显得式微的时代,对文学依然怀有信心、甚至激情的一点证明。

书中所论,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在概述陕西诗歌近六十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分论新世纪以来,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出生的代表诗人及其创作;“下编”在概述新世纪以来陕西“80后”诗歌创作概貌的基础上,分论“80后”乃至“90后”代表诗人的创作实绩。“附编”收录两篇诗歌研讨会的发言,前一篇关于纪念诗人胡宽的发言,涉及新世纪以前的陕西诗歌,算是为书中所讨论的陕西新世纪诗歌做一点时间上的延伸和铺展;后一篇关于吕刚《诗说》的发言,谈及一个诗人、学者、教授的诗歌创作与研究,在当今大学中的地位与价值。现代文学发展之初,有那么多作家诗人都在大学中文系任教,周氏兄弟、胡适、徐志摩、宗白华、俞平伯、废名、林庚……几乎数不胜数。进入当代以后,这种盛况再没有出现过。为什么?又说明了什么?从体例和内容来看,这两篇发言似与正题稍有距离,实则与正题所论内在地贯通。另外,笔者也希望以这种“发言体”或曰“说话体”的文字,调节一下之前较为严肃的论评,为全书增添一些伸展的枝叶和可能的讨论。

《长安诗心》,宋宁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新闻推荐

科创板敲定7月22日开市交易 首批25家上市企业拟融资超310亿,其中中国通号预计融资105亿;下周起新股密集申购

科创板开市的时间终于敲定。7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消息称,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条件基本具备,将于7月22日举行科创...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