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跟随圣人去游历春秋 孔子大历史(11)

大众日报 2019-05-29 10:18 大字

□李硕

那是在孔子21岁那年(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孟僖子去周边一个小国出访,路过一个叫泉丘的地方,和当地一个野人女子有过一次露水姻缘,当时他也没在意。结果不久之后,这女子居然私奔找到他家来,还带了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古书叫“僚”,现在叫闺蜜)。据说这女子第一次幽会孟僖子之后,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拿着一幅巨大的帷幕,把孟孙家的祖庙整个给盖了起来。她觉得这是某种天启,孟孙家必须接纳自己。

那时孟僖子早有了正房夫人,在外面也有外室相好,但一直没儿子,他就把这两个不请自来的民女安顿在一个相好家里,干点儿女仆的杂活。结果,那泉丘女子很快就怀孕生了一对双胞胎——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成了孟家的合法继承人。

一起来的那位闺蜜一直没生孩子,但这二人关系非常好,曾到神社发誓,说以后谁要生了儿子,地位高了,也不能抛弃朋友。所以孟僖子就把南宫敬叔交给她养大。知道了孟懿子、南宫敬叔这两人的出身,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能主动接受孔子了。再介绍一下孟懿子、南宫敬叔这称呼。孟和南宫都是氏,因为敬叔的封邑在南宫这地方,就有了一个和哥哥不一样的氏。懿、敬都是谥号,死了以后才有的。孟懿子称“子”容易理解,是那时对贵族男子的普遍尊称,但南宫敬叔为什么称“叔”?因为当时习惯称当弟弟的为“叔”,和我们今天的“叔叔”意思完全不一样。

洛阳王都之行

与孟家的这次结缘,给孔子带来了很多机会,最直接的一个,就是他可以“出国”见见世面了。

春秋时期列国的贵族一体化的程度很高,各种文化、时尚、做派都比较一致,特别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这一圈。这不全是靠政治上的联系,而是从年轻贵族的教育就开始了。那时青年贵族在继承家业之前,大都要到国外游历一圈,甚至定居一段时间,有的是去自己外婆家,因为那时贵族国际通婚比较多,外婆家就是外国了。

孟孙家的南宫敬叔,这次要去王都洛阳游历一趟,孔子以家庭教师的身份随行,所有开支当然都是孟孙家负担。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欧洲的贵族子弟也有这种“游历”的风气,尤其是英国,因为它本来是个岛国,环境闭塞,更要“出去走走”。贵族子弟二十来岁的时候,一般要带着仆人到欧洲大陆旅行一圈,可能花上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也经常要带一名家庭教师随行。到了各国,要学学当地的语言,和当地的贵族圈子交往交往,拜访一些著名的学者,就是为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和中国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像。这种欧陆旅行里面,一般都要去教皇所在地—罗马城,放在孔子那时代,就是王都洛阳了。

周人最早从关中崛起,都城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他们灭商以后,觉得镐京到中原有点远,就营建了河南的洛阳城,作为统治东方的重要枢纽,由王室直辖。到西周因为内战而灭亡,镐京又受到蛮人犬戎的威胁,周平王就放弃了镐京和关中,迁都洛阳,这是“东周”的正式开始。孔子这时,关中都已经成为新兴的秦国的地盘了。

孔子这次到洛阳,见到了一个著名人物—老聃,又称老子。根据一些研究的讲法,这还不是号称写《道德经》的那位老子,而是在周王室管理图书档案的一位老者。《道德经》出来得更晚,如果孔子那个时代就有了,孔子肯定要评论几句。

孔子向老聃请教了很多学术方面的问题。他晚年还给学生讲过,当时老聃的一位街坊去世了,老聃要帮死者家里办丧事,孔子也跟着观摩学习。

送葬的队伍半路上忽然发生了日食,天几乎完全变黑,还能看到星星闪光。老聃发出指示:停止行进,拉棺材的车停在马路右边,送葬亲人也停止哭嚎。等到太阳重新出来,老聃下令送丧队伍继续前进。

新闻推荐

陕西互联网发展指数全国第七

本报讯5月23日,记者从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获悉:2018年,陕西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进展顺利,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互联...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