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鸟为媒,窥见汉江清如许

陕西日报 2019-05-14 07:54 大字

本报记者仵永杰

每天,源源不断的汉江水流入北京市、天津市市民的家中,淌到河南省农村的麦田,输进河北省当地的钢厂。汉江以博大的胸怀保障着受水地区的生产生活,从小在汉江边上长大的林俊礼老人和他的伙伴们则以拍摄、记录汉江陕西段的水鸟为媒介,为当地群众和受水地区朋友展示汉江良好的生态环境。

4月13日,在陕西省第38届“爱鸟周”宣传活动中,汉江珍稀水鸟科普图片展览吸引了许多市民。

“这种水鸟的‘颜值’好高!”

“汉江居然有这么丰富的水鸟种群!”

“汉江的生态环境真不错……”

展览中,一只只水鸟或独自栖息在湿地中,或群体出没在芦苇丛中;或出去觅食,或回巢歇息;或活跃在露水未干之际,或将黑夜当成出行的最佳掩护……其中,既有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的天鹅,也有杜甫笔下的白鹭。

拍摄这些水鸟的正是林俊礼和他的伙伴们。从2015年10月到2017年6月,林俊礼和他的伙伴们对汉江陕西段的水鸟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调查,并依据一手资料编著了《陕西汉江水鸟图志》,展示汉江宝贵的水鸟种群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回忆起自己和伙伴们拍摄水鸟的初衷,林俊礼说:“汉江是当地群众的母亲河,我们喝着汉江水、吃着汉江鱼长大。退休以后,我想做一些事情引起大家对汉江生态环境的关注。水鸟是不会说谎的,它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

汉江流域内的汉中、安康、商洛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区,汉江的湿地是众多水鸟重要的栖息地,这里不仅是世界级珍禽朱鹮的觅食地,也是雁鸭类和鸻鹬类水鸟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

从2015年开始,林俊礼和他的伙伴们购置了摄影器材,积极向摄影专家请教,掌握了摄影知识和技巧。他们沿汉江行走600余公里,共拍摄照片10万余张,生动真实地记录了100余种水鸟。

为了能近距离拍摄到水鸟,林俊礼经常在芦苇丛中一躲就是一整天。中华秋沙鸭四处觅食的时候,他还没吃上饭;翘嘴鹬在黎明即将外出的时候,他已经“埋伏”在它们的必经之路上;牛背鹭归巢后,他才踏上归程。

拍摄水鸟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有时一无所获,有时甚至会遇到危险。有一次,林俊礼和他的伙伴们在东坝滩涂寻找水鸟,没注意他的脚陷进了泥沙里。当时林俊礼顾不上个人安危,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让泥沙毁了相机。后来,在伙伴们的帮助下,林俊礼才脱离了危险。

2016年12月,林俊礼和他的伙伴们听到角鸊鷉来到汉江的消息,他们火速出发,最终成功拍摄到了角鸊鷉。角鸊鷉在我国种群数量非常稀少,主要栖息在开阔平原上的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中。林俊礼说:“角鸊鷉的出现令我们感到非常惊喜,这说明汉江适合它们生存。”

2017年初,林俊礼在拍摄完红头潜鸭后,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一种陌生的水鸟,后来他把这种陌生水鸟的照片发给了陕西师范大学的专家。专家既惊讶又欣喜,确定这种陌生水鸟就是极其罕见的斑脸海番鸭。

在拍摄水鸟之余,林俊礼经常学习水鸟知识,还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向专家请教水鸟知识。现在,他能叫得出大多数水鸟的名字,同时对水鸟的生活习性如数家珍。

林俊礼和他的伙伴们已经记录到已知的汉江陕西段水鸟123种,由他拍摄的中华秋沙鸭等水鸟照片多次被《大自然》《森林与人类》等科普杂志刊用,编著的《陕西汉江水鸟图志》为汉江水鸟研究提供了全面资料。陕西师范大学于晓平教授称《陕西汉江水鸟图志》系统全面、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设计精美,是科研教学、科普宣传和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实用图书。

林俊礼和他的伙伴们在拍摄、记录水鸟的同时,也在积极普及水鸟知识、推介汉江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他们在社区、学校等地已经举办了20多场汉江珍稀水鸟科普图片展览,还计划在京津冀豫受水地区做水鸟图片展览。林俊礼说:“我们想让京津冀豫受水地区的朋友了解汉江水鸟,让他们关注汉江良好的生态环境。以鸟为媒,窥见汉江清如许!”

新闻推荐

丝博会上的文明交流使者

本报记者齐卉师念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