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富裕 来自“陕西第一村”40年改革发展的调查(之四)
“听党话,跟党走!”“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一切”,这是东岭人的共识。东岭从一开始,就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他们事业发展的每一步,党建工作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让东岭始终航行在正确的航道上。
——勇于担当,有一名以身示范的领路人。古语云:“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一个好榜样,可以感召一群人、带动一群人、凝聚一群人。东岭领头人李黑记就是一面鲜亮的旗帜。1995年初,东岭推行村企一体化,李黑记当选村主任,为了让群众放心,他把自己多年承包企业赚来的6000多万元无偿捐给了村集体。1999年,企业股份制改造,按照多数人的意见,李黑记是企业承包人,是理所当然的大股东,但李黑记坚决不同意。他说,“事业要靠大家干,我只是东岭的一分子。”在他的坚持下,大家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村集体成为了公司的绝对大股东,他个人在企业只占股不到3%。近四十年来,李黑记初心不改,没有豪华别墅、没有外籍身份,和普通村民居住在一起,和普通职工一样,一身工装进进出出。不配秘书,所有的讲话材料都是自己撰写。一把手不求吃穿、不求奢华、一心一意踏实干事的作风,给东岭上上下下树立了标杆。
——党建引领,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主心骨。1994年,随着东岭机械铆焊厂产值超过亿元,成为全国典型,村企矛盾也在加剧。他们邀请原在宝鸡市纪委工作的退休党员干部岳键作为“党代表”来到企业工作,为企业发展汇聚合力。2002年,东岭村党组织升格为党委,2003年正式成立了东岭村(集团)党委,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从此东岭村的基层组织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目前,党委直接管理5个基层党委、10个党总支、48个党支部,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在末梢的党小组达到120多个,党员人数达到2500多人。在村里,党小组是群众的服务队,是文明村风的风向标;在厂矿车间,党小组是员工的主心骨,是生产一线的攻坚队。“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亮牌上岗展风采”成为东岭事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开拓奋进,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好队伍。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东岭决策层更是深谙此理。他们一直坚持“事业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理念,四面八方请专家,不拘一格用人才。近年来,平均每年招聘大学生400余人、各类高级管理人员20多人、职业化团队5个、技术骨干60多人。同时,集团大力实施登顶计划,加快企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从2015年开始,每年选定100名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培养。四方汇聚来的各类人才,把生产技术、企业管理提升到更高档次,在全国贸易经营、铅锌冶炼等行业,东岭已经成为人才专业化最高的团队。
东岭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发展的缩影,是一曲开拓创新、全面进步的时代交响曲。回首东岭四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最大的特点是加快发展、社会和谐,最大的亮点是共同富裕,代表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水平和高度。东岭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他们选择了一名不甘贫穷、艰苦奋斗的领路人,更得益于他们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透过“东岭之路、东岭之变、东岭之梦”,其示范意义和精神价值不言而喻。
从东岭村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华丽转身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只要肯干事、会干事、实干事,西部照样能成就大业!谈到成功秘诀,东岭村(集团)党委第一书记李黑记坦言:“有了中国梦,才有东岭梦,中国梦是东岭梦的根、东岭梦的魂,是东岭创业发展、共同富裕、实干报国的力量源泉”“正是在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感召下,我们东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挺立前行!”
本报记者董毅
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齐卉)为切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全省土地整治实际情况,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未利用地开发土壤污...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