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再掀美食狂欢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人生一串》,再到《风味人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部美食纪录片在大家的朋友圈中“霸屏”。总共8集、刚在腾讯视频更新了第二集的《风味人间》,总导演也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的导演陈晓卿,在他与老班底的共同努力下,这部《风味人间》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广阔的视野,记录着食物和食物背后的故事文化,美食足迹遍布六大洲,被大家称为“舌尖”系列的2.0——“舌尖上的世界”。
升级配备1
利用显微摄影等手法,揭秘食物细微变化
8集的《风味人间》,前7集主题分别是“山海之间”“落地生根”“滚滚红尘”“肴变万化”“江湖夜雨”“香料歧路”“万家灯火”,而第8集则相当于花絮,“风味之旅”,主要记录这部美食纪录片的诞生过程。
同样由《舌尖》班底制作,比起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风味人间》这次的主题名称似乎更抽象。像“山海之间”其实旨在传递“一方水土一方人”,从自然地理出发,讲述在复杂的地貌与多样的气候中,人们如何因地制宜,用美味诠释生活。当镜头聚焦到食物上,就一点也不“抽象”了,陕西的石子馍、甘肃的洋芋搅团、河南的碾转、四川的冷笋……都是观众熟悉又陌生的食物。
陈晓卿曾说过,食物都是有根的。所以在第一集里,观众也跟随着镜头从内陆走到海岸,看不同的环境给予人们怎样的物产资源,而当地人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出什么样的风味,开展了一段“食物寻根之旅”。
这次《风味人间》,拍摄技术也进一步升级,运用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拍摄方式,将视角缩小到“分子级”,去窥见食物细微的变化和纹理。
利用这些拍摄手法,可以看到在腌制的过程中,细小的盐粒是如何一点点渗入到肉里;也可以看到卤水与豆浆相遇后,如何凝结成豆腐。
从食材间的碰撞反应,到食物在环境下的细微变化,通过微观摄影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升级配备2
同一种美食不同的命运,展示中西美食的碰撞
为什么说这次《风味人间》记录美食的视角更广阔,是因为这次出现的不单只有中国美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甚至国外美食约占节目三分之一的篇幅。第一集“山海之间”,就出现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20多种特色美食。中西美食在节目里巧妙碰撞,正是节目想“站在全球视角观察中华美食的流变”的制作初心,在记录下全球饮食奇特而丰富的同时,探讨中国饮食在历史和地域上的进程。
同样因火腿出名,在皖南徽州和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火腿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制作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食用方式却大大不同;都是鱼生,顺德鱼生和日本鱼生的区别在哪……诸如此类的知识点,节目里都有涉及。不同地方美食的对对碰,也折射出各地域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人文内涵,正如陈晓卿说的,“不是我们赋予食物文化,而是食物本身就自带着文化,人们的许多生活印记都可以从食物中得到答案。”
导演揭秘
显微摄影有多难拍?
谈及《风味人间》的拍摄,陈晓卿直言,这次节目里运用了先进拍摄技术——显微摄影,虽然这类镜头只占据整个片子的3%。非常短暂,但却需要花很多心思。“这种拍摄技术,虽然能让细节更加细腻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它拍摄的失败率特别高,我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可能就只完成了一个镜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显微摄影下看到的世界,的确非常奇妙。”
例如我们都知道吃螃蟹蘸醋汁更好吃,在微观摄影下,这种做法便得到科学的解释。观众能看到当酸性物质接近蟹肉时,蟹肉的肉质纤维会瞬间展开。这时,你就会知道蟹肉为什么会突然变得美味了。“我们试验了很多小朋友和成年人,看到这里都要打一个寒颤。这实际上就是在剖开真相,让你看到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让人感同身受。”
在处理食物的后期声音上,节目也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陈晓卿举例道,“前两天我们在做后期声音,新来团队的一个小朋友说,‘我现在才知道,做得这么细。’一个切馒头片(的镜头),上面是软的,下面是胶的,这一刀下去那一瞬间的声音,一定要让观众听出来。可能100个观众里只有一个人戴耳机,我们就要给那一个人做到最好。如果1000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戴分辨率特别高的耳机,我们还要给他做全景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树鸣)2018年11月9日,陕西蓝天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为郭氏中医正骨门诊部授牌,郭氏中医正骨门诊成为陕西蓝天社...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