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博学大侠风范 追忆金庸在陕活动足迹
公式年前曹晓明搀扶金庸参观陕历博。(受访者供图)
上月底,94岁的金庸走了,他笔下的江湖长存。刀光剑影,家国天下。金庸塑造了一个个武功盖世的大侠,渗透小说中的武侠精神今后仍会启迪一代代少年。2003年10月,金庸曾来到陕西圆了“华山论剑”梦,并在碑林谈艺、法门说禅。先生已去,追忆不灭。当年有缘和金庸近距离接触的人们,如今通过文字、照片和思念追忆着他,还原出那个儒雅博学、柔中带刚的“大侠”。
“大侠”风范性格柔中带刚
15年前的10月,金庸赴陕台大型文化活动“华山论剑”之约而来。主会场设在华山北峰,这场直播在海内外影响极大。金庸先“过三关”,来到华山北峰。4个多小时的直播中,各路文化学者和金庸一起,从他的武侠小说入手,谈古论今。如果说之前大部分读者都是透过小说猜想金庸,而这次的访谈中他的性格特点也悄悄展现一二。
从《射雕英雄传》中走出的“华山论剑”已成成语典故。可当时79岁的金庸是第一次来到华山。2003年10月8日直播当天天气极好。近80高龄的他思维敏捷,说话极快,并有浓重的吴侬软语口音。不少参与直播的观众感受到他祥和安静的一面,有点像邻家爷爷。豪气似乎藏在灵魂里写进了书里,展现给大家的是一种温和、细腻的一面。当时参与的陕西文化名人不少,肖云儒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就思考,这种反差也许正是金庸生命的巨大张力。性格中有柔软、细致的一面,生命中又有强大的英雄主义冲动。由此通过笔下的人物、场景来倾诉,才有了那一位位大侠和英雄。果不其然,直播现场有嘉宾说金庸的大侠风范是“柔中带刚”时,他自己也承认:“我性格刚强,别人不管怎么压迫我绝对不屈服。”
金庸去世后,肖云儒撰文回忆当时对先生的一句话印象最深刻。“我终于来到了华山,一辈子写了多少次华山,但从来没到过华山。”金庸提到巍峨的华山以及整个西部都是他创作的重要素材和背景,西部的传奇性、西部人的人格魅力和大气情怀,给他的作品带来了英雄气度和浪漫气质。
西部情怀给金庸带来了很大的创作灵感,他的作品也文如其人,展现出他对侠义的理解。陕台原《开坛》节目制片人郭敬宜,因促成这次文化活动和金庸成了忘年交。她在金庸去世后写下万字文追忆。她提到,虽然金庸的小说不同读者关注向往的领域和“点”不一样,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读懂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之所以塑造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侠义之士,正因为他心中有对侠义精神的崇仰,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博才多学博物馆里流连忘返
4小时的直播让金庸展示了博才多学的一面。历史、地理、佛学、哲学、文物、民俗等知识信手拈来。郭敬宜回忆,当时先生一直在研究四裔学,在西安还向历史学家请教有关匈奴变迁的问题。如此博古通今的金庸在西安自然沉醉在了博物馆的历史海洋中。
“金庸先生来我们馆待了3个小时,是所有到陕历博参观的名人中时间最长的。”陕历博外宣办主任曹晓明当时全程接待,他至今还保留着一张搀着金庸的照片。“他来的时候我扶着他下车,一路搀扶,走的时候扶着他上车。”金庸当天是下午到的,14时多待到17时多。曹晓明回忆当时金庸参观展厅时看得很细,问得很多。“他真的是博才多学,对很多文物及背后的历史知识都了解。”陕历博里最吸引金庸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大唐遗宝展区,一个是唐壁画馆。他对唐朝的了解和向往不言而喻。
金庸对很多文物都问得非常详细,虽然已过去了15年但曹晓明清楚地记得他对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兽首玛瑙杯等如数家珍,并在唐墓壁画馆内对唐壁画《打马球图》《客使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在详细询问了解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一路接触下来,曹晓明印象中金庸就是一位文化名儒的形象,更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面相慈善、平易近人、温良平和,非常儒雅。”他回忆金庸话不多,除了问问题没有寒暄之余,但对读者非常好。
“那天围着他签名的人太多了,大部分是大学生也有中老年的金庸迷。”他回忆金庸在前面接待厅签了一阵子,进馆以后到贵宾厅又签,到壁画馆还在签。近80岁的老人最后实在是签不动了,经纪人才出面。“我觉得虽然他去世了,但作品会影响几代人。”
此行金庸还前往碑林谈艺,与贾平凹、高建群等作家进行了交流。碑林博物馆副馆长张云当时是宣教部主任负责接待。“当时整个博物馆都沸腾了。”张云回忆金庸在碑林待了很长的时间,本人非常和蔼和亲。“原本想着这是一个大家,肯定很难接近,在他来之前我们和讲解员、工作人员说不要围观打扰到他。可他来了之后很亲切地和讲解员们聊天合影。”张云说金庸一口软绵绵的南方口音,乍一看很严肃,但接触下来很亲切。活动要开始的时候,金庸从接待室走到老石刻馆门昭陵六骏前的会场,一路上被不少游客“发现”。陆续围观中,他没有不厌其烦,一直招手、点头,打招呼,应游客需求合影。
碑林001号讲解员杨烨也回忆当时金庸到碑林的交流让他受益颇深。因为金庸将《开成石经》上典籍的内容“加工”进武侠小说。“比如降龙十八招的招式: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其实出自《周易》。”包括他武侠小说中的尹志平、丘处机,以及凌波微步等不是空穴来风,都在《开成石经》中有记载。这也启发了杨烨深入研究碑石研究历史。“很多传说和人物故事来源于碑石上记录的古代事件,碑石其实也派生出多重领域和文化。”
回顾这些生动的回忆画面,定格了金庸在陕西的足迹和他真实的一面。有评论说“如果没有金庸,少年时代该多么荒凉。”虽然先生离去了,但留下了15部一直在流传、一直在改编翻拍成影视作品的武侠小说,继续影响世人。先生笔下独特的武侠世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胸襟也不会随他的离去而消失。
本组稿件由记者陈黎见习记者廉晶采写
新闻推荐
11日晚,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云指肖邦2018全国巡演西安站在陕西大剧院上演,这是李云迪继全国巡演南阳站之后,与陕西交响乐...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