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志愿者:自愿自发保护秦岭的最美写照
张江舟
《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述秦岭:“中国许多山虽然有名,但大多数山假如从不存在,对中国也没什么,可是假如没有秦岭,中国将不成其为中国。在中国的中心和中部,秦岭这座大山东西这么一横,山南山北的景观就骤然变了。”
秦岭之于中国甚至世界意义重大。对于陕西儿女,它更是多了一层“父亲山”的含义。
在本次采访过程中,大量秦岭环保志愿者的身体力行令人动容。他们中有年过七旬的老者,也有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有辞去原有的工作专职从事秦岭保护志愿活动的人;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有人呐喊。因为秦岭这样一座特别的大山,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成了并肩作战的最亲密的“战友”,他们活跃在山水林间、街道社区的身影成了陕西群众自愿、自发保护秦岭的最美写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保护秦岭,不仅是为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作贡献,也是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贡献,更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
秦岭的生态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巨大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如林地保护、地质保护、水体保护、动物保护等。因此,秦岭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秦岭山脉森林生态恢复环保项目青年志愿者队”的学生们,结合所学专业,开展人工造林帮助恢复秦岭原有生境的实践,就是非常好的一次尝试。他们在进行秦岭环保志愿活动的同时,也为秦岭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和第一手的研究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社会都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共同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杨)9月12日晚,作为“英国千人游陕西”的重要活动之一,由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英国千人游陕西暨仿...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