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我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科教周刊 2018-08-16 09:04 大字

我拜读了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关于高中语文改革和新的语文教材编写的系列论述,对新一轮语文改革抱着赞同与支持的态度。

感受之一:语文教学总是缺少某些能落地的东西,导致学生和家长认为语文是一门花了力气但见效不大的课程,用心学语文和马马虎虎学语文成绩没多大区别,于是学生会将精力集中到通过做题就可以立竿见影的英语、数学、文综或是理综上去了。尤其是高考成绩影响学生升学,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各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也成了数学、英语、物理为先,语文的课时被一再挤压。

感受之二: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了声光电共同参与的一种繁杂与交织在一起的表演课和感观剌激课,没有了夯实、思辩、分析、综合、归纳、审问等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究。一节课,热热闹闹,看似师生互动频繁交流,其实细细一想,学生能够得到什么呢?也就是有人总结的“满堂正确的废话”。可以说现在的高中学生让他们写一个很规范的假条、借据、告示、海报、书信都很难,更别说准确地对一篇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社科类论述文等信息提炼与加工了。学生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说理严密的文章己是不多。

感受之三:我们的语文课也是模仿数理化,大量试题跟进,语文作业成了套路,学生每周都要做一些试题,以求提高分数,结果弄得学生对本来很美的东西丧失了兴趣,甚至感到厌倦。

感受之四:语文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翻新,新名词术语不断涌现,就是不能深入文本,不能切入学生实际,而是提前预设,把学生引到语文老师自己规定的那个要求上去,死拉活拽地让学生囫囵吞枣地跟“我”走。

感受之五:我们许多的中学语文教学理论都是大学教授提出来的,而很多教授的理论研究都是来自于各种资料,来自于外国的一些理论,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而很少有教授长期深入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摸索、研究、总结。现实中,中学语文老师又盲目地学习教授提出的理论,盲目地跟进。中学语文教师也是在网上搜索,在教授的书中观瞻把玩,而不是准确地研究《大纲》《考试说明》,研究文本与学生,导致揠苗助长,教材与学生都悬在空中,飘来飘去。

感受之六:各地教研员很少长期深入中学去听课、析课,去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是否匹配,各校教师在教学上是否落得实?教研员的身影只出现在赛教上,在各种量化评比上,在教学常规的检查上,在带教师出外参加比赛上,在组织聘请“专家”来作报告上,在出外开会上。他们说的理论也只是大学教授的理论,或者是发达地区的教学经验。很少听到对自己辖区内的语文研究方面的深度介入与理性探究,教研员成了唯教授唯发达地区马首是瞻。

感受之七:我们的语文老师谈起理论一套一套,可深入教学却完全是老而旧的过去式,形成理论与实践不结合的现象。

感受之八:目前的教师培训上,许多大学教授讲的理论与实际教学脱节。

个人认为,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浮于表面,缺乏深度的理性剖析。“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连贯,然后上升到文学,而到了文学这一步,就包括了文学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部分了。大学的一个专业就叫“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我认为“汉语语言文学”一词很准确地在界定语文。如何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准确、得体、连贯,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而上升到文学,即审美与鉴赏,这是第二步要做的,把这两部分吃透,并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语文教学才是真教学,语文能力才是真能力。否则,语文教学永远只是在水边游弋,而很难到深水里体验其魅力与美妙。

2018年高考语文,学生普遍感觉难,其实就是上面论述的方面出了问题,导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达不到。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比往年任何一年的试卷都出得好。如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真正贯彻文本、学生相结合,贯彻“汉语语言文学”这一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试卷再变,学生也不会畏惧的。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给陕西省乃至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安康中学 王治义

新闻推荐

景区频频发生“丢孩子”事件

早报讯进入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各大景区,但是每年都会有一些粗心的家长在游玩期间,因疏于对孩子的看管而“丢”了孩子。8...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