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水晶饼
□金步摇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陕西关中,那个年代的农村小孩子很少能吃上零食,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姥姥的怀抱最暖,姥姥的水晶饼,最甜!
水晶饼长得小巧玲珑,油酥皮,果脯馅。我小时候,水晶饼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出现在憨女婿、小媳妇的挎篮里,才能被恭敬地送到长辈家的方桌上。姥姥有三个女儿,所以常常会收到这些用麻纸麻绳包裹着的点心。我是天生的馋嘴丫头,四五岁的时候,小心眼刚刚长齐,我就惦记上了姥姥家的水晶饼,不管是过年还是过节,白天给姥姥送完节礼,晚上我肯定会搂着姥姥的脖子,闹着要在姥姥家住一晚的,为啥?为能吃上水晶饼呗。
晚上客人走后,姥姥就拿出个大篮子,把罐头呀、点心呀整齐地放进篮子里,然后挂在房梁上,以防被老鼠糟蹋了。
第二天早上,我还在被窝里,姥姥揪着我的鼻子喊我,“小梅,姥姥说个谜语你猜猜?金底银帮鼓鼓腔,红色印章盖中央。”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大声答道:“水晶饼。”
姥姥家吃水晶饼,像是一种仪式,很讲究,先要泡茶,泡很浓的一壶茶,姥姥说那是酽茶,解腻。接着,姥姥拿出一个平顶锅坐在炉火上,等锅烧热了,那圆圆的,白色外皮的水晶饼才被姥姥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在锅底“炕”。等水晶饼两面都有了点颜色,姥姥就用一个小碗给我盛了,让我坐在门槛上慢慢吃。
烤热的水晶饼面色金黄,起皮飞酥,轻轻咬一口,那滋味,甜润清香,青红丝的淡香,核桃仁的浓香,冰糖块的甜腻,一层一层掠过味蕾,直抵咽喉,让人唇齿生香。那时候日子艰难,小孩子每天两顿饭,无非就是面条和苞谷糊糊,哪能受得了这么大的美味诱惑,每回,我都是三两下就把掌心的水晶饼解决掉了。
等我吃完了,抬头四下一看,舅舅在小口小口地抿茶,姥姥手心拢着,她的水晶饼还有一大半。我赶紧挨着姥姥坐下,巴巴地盯着姥姥的嘴。姥姥问我:“吃完了?”我点点头,姥姥接着问:“啥味儿?”我说:“甜味。”“为啥甜呀?”“有冰糖。”姥姥笑了,从手心掰下一块水晶饼塞进我嘴里:“女子,你数数,几块冰糖的甜?”我于是慢慢地咬开那入口即酥的层层外皮,把舌头在嘴里拨拉着数起来:“六块……”我跳了起来,那一口咬出六块冰糖的幸福,再一次刺激了我。
水晶饼是陕西省渭南市下邽镇的地方名点,相传它是宋代时,当地民众为赞美宰相寇准而制作的糕点。水晶饼的馅,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正像秦地民众献给寇准大人的诗一样:“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水晶饼,有着诗一般美丽的名字,也寄托着秦人对清白世界的美好向往。
在陕西地界,水晶饼被称为“秦点之首”,有着很高的地位,是陕西地区的传统美食,民间一些祭祀活动、正式拜会,还有晚辈探望长辈、女婿孝敬丈母娘,礼品中一定要有水晶饼,否则会被邻里耻笑不懂礼数。
现在跟儿子提起我那一口咬出六块冰糖的幸福,儿子难以想象。如今的老人小孩都对甜食避之不及,而我,偶尔还是会尝尝水晶饼。
水晶饼于我,永远是一种甜蜜,一种回忆。“金底银帮鼓鼓腔,红色印章盖中央。”它那层洁白的外皮,包裹着我的幸福童年。它那红色印章,艳艳地盖在了岁月的中央。
新闻推荐
李星记者尚洪涛摄对于评论家而言,读书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评论家爱读书并不稀奇,难能可贵的是,读了一辈子书,至今...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