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点亮生命之灯 记“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海贵
通讯员 杨晓景 记者 宋伟 刘晶
杨海贵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延安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共党员。现任延安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延安市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脑损伤康复医学会常委、陕西省神经内镜学组委员等职务。主编出版《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诊疗》专著,有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市级科技进步奖,被共青团延安市委授予第十二届“延安市十大杰出青年”、延安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从医23年来,他用无私的爱心和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点亮生命之灯,让千万个家庭走出痛苦和绝望的阴影,重新拥有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始终把患者的安危放在首位
神经外科患者以脑外伤居多,来院时很多患者已经完全丧失意识,陷入昏迷状态,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家属的内心分外焦虑、紧张。杨海贵十分理解家属的心情,无论工作再忙,他都面带微笑,不急不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地解答家属提出的每一个疑问,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想尽一切办法挽救患者生命。每次在处理好患者伤口的同时,还细心地把他们身上的灰土、血迹、呕吐物清理得干干净净。很多患者家属都说,看到杨主任如此平易近人,他们感到特别温暖、踏实。他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始终把患者的安危放在首位,不逃避困难,不推脱责任,只要患者一刻没有脱离危险,他一刻也不敢疏忽大意,而且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尽量做到完美。
神经外科手术一般时间都很长,杨海贵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能长时间站立。可是,一站到手术台上他就会忘记自己的疾病,结果给身体增加了很多病痛。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患者有一线希望,他绝不放弃。2003年1月23日凌晨1时,一名因车祸受伤的患者,被人送到神经外科救治。已经连续做了两台手术、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的杨海贵还没有走下手术台,听到电话报告来了一名颅脑损伤已形成脑疝的急诊患者,立即吩咐值班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当术前准备完成后,患者已经处于脑疝中晚期,双侧瞳孔散大,生命垂危。他立马振作精神,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手术当中,直到上午八点多才走出手术室,此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将近24小时。匆匆赶来的家属听了抢救和手术情况后,感动得泣不成声,连声说谢谢。他只是淡淡地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潜心钻研医术引领学科团队努力创造更多奇迹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的医生,杨海贵刻苦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参加工作以来,成功地抢救了大量特重型颅脑损伤或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的复合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室、丘脑、脑干等特殊部位出血的患者,并且应用多项新技术,独立开展了多项新业务,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管理理念。目前,延安市神经外科作为市级重点学科,分为脑血管病专业组、立体定向专业组、神经内镜组、神经重症组、神经功能组、解剖实验组、神经康复组七个亚学科,拥有陕北首个高标准、层流洁净的重症监护室和神经解剖实验室。在重症患者综合救治、脑出血微创治疗、脑血管病介入栓塞治疗、神经内镜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早期神经康复等治疗方面已形成明显特色。
2016年12月,延安市林业局退休职工王先生因大面积脑梗、双侧脑积水、双下肢重度浮肿等疾病,先后被家人送到多家省、市级医院治疗数月,没有明显疗效,最终因病情过重,被一些医院拒之门外。家属在万般无奈下,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杨海贵详细地查看了患者的情况后,对病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且制订了新的治疗方案。入院第二天患者腿部的浮肿便消失了,治疗30多天后,患者脑部左侧的脑积水已完全消失,右侧的脑积水也明显减少了。在神经外科,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很多,每个人都有一段坎坷的求医经历。杨海贵经常对科室的工作人员说,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一定要有同情心,责任心和上进心,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医生,我们在疾病诊治方面能为患者做的是十分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安慰和帮助。”这句话已然成为杨海贵从医路上的座右铭。美,是医生抢救病人时大汗淋漓的坚持;美,是医生用爱心和医术为患者点亮的生命之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贺艳)记者昨日从陕西省商务厅了解到,五一小长假全省商品销售实现127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商品零售额112.9亿元,同比增长14%;餐饮收入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14.7%。西安市实现77亿元,同比...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