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热点时评 社会和谐共生贵在爱与包容

陕西日报 2018-05-04 06:53 大字

  范子军

  刚刚过去的4月,两起有关“熊孩子”的事件引发网络围观,各方争议的声音也在舆论场持续发酵。一起于4月19日事发陕西宝鸡。在一家麻辣烫餐厅内,因不满被男童拨开的软门帘碰到,在男童出门时,一孕妇故意伸脚将男童绊倒致其受伤住院。另一起则是近日发生于四川遂宁公交车上。一名男子让身边一小男孩安静,小男孩反而顽皮地用脚踢了他的手,男子暴怒,抓起男孩重重摔下,并用脚狠踩男孩头部。

  两起极端个案本无关联,为孕妇报复和男子暴力喝彩的刺耳声音却一度占了上风,网络跟帖中称“熊孩子”被绊、遭打“活该”者不乏其人。很多人不是去关切受害孩子的伤痛,谴责施暴者的冷血之恶,反思社会暴力对孩子健康成长可能带来的危害,而一味地指责家长没教育好孩子,认为就该有人来“教训”这些不懂尊重和礼数的“熊孩子”。对暴力的欢呼与对施暴者的点赞,委实让人莫名惊诧甚至心生恐惧。

  指望年幼孩童时时处处做到“安分守己”并不现实,两件事起因显然也不能完全怪罪于“熊孩子”。好动、爱玩、打闹是孩子的天性。4岁男童自制力可想而知,进店虽莽撞终究不是故意而为,也没造成不良后果,身为准妈妈的成年人,怎么就一点包容心都没有?7岁男孩最初也没有去招惹男子,只是后者让其坐到身边“安静一下”,才有了踢其手的顽皮举动。男子事后也承认因工作不顺、心情烦躁,反感孩子的嬉闹行为,最后发展到狂暴殴打。

  媒体披露的细节很具体,真相很清楚,责任很明确,当事人事后也都认错、道歉,甚至警方已经调查定性,对加害人作出了治安处罚,可不少人还是一味地对孩子及其家长横加责难、挞伐。这既是是非不分、认知错乱的表现,更是社会戾气一定程度上呈泛滥之势的表现,折射出恃强凌弱的扭曲心态。个别调皮顽劣的“熊孩子”可能给公共秩序造成纷扰,但这绝不能成为任何人向孩子施暴的借口。没有人可以借任何理由主张暴力、发泄戾气。

  诚如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认知、自制能力弱且可塑性强,良好的家庭教养、必要的常态管束才能助其走上成长正轨。注重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孩子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引导孩子知礼节、懂规矩、有涵养,家长作为监护人责无旁贷。尤其当孩子出现失当言行时,要及时果断予以制止、纠正,而不能熟视无睹、姑息放任,更不能装糊涂、护犊子,否则,难免会助长不良习气,使之成为不招人待见的“熊孩子”,甚至于误入歧途。

  但即使从教育角度来考量,也得讲究方式方法,而不能只管初衷不管结果,动辄棍棒、暴力相向,将教育异化为让孩子“吃苦头”“长记性”的“教训”,否则,不仅可能给孩子身心造成伤害,导致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而且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对成长带来不利,甚而给社会安定埋下隐患。多些善意、理性、冷静和包容,不放任、纵容戾气滋长,社会和谐共生才有保障,不然,最终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

新闻推荐

陕西童谣忒不忒第二季 “陕西童谣忒不忒”视频展示 苗阜念童谣,忒色得很!

陕西童谣忒不忒?那可要大声地念起来,有那么一点市井,有那么一点江湖,有那么一点俏皮,忒色得很!本期视频,推广大使是青曲社班主、相声演员苗阜,他念起童谣,咋听都带着相声包袱。“月亮爷,丈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