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是决战 起步即是冲刺 创新改革谱新篇 陕西自贸区高新功能区亮出一年来的成绩单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与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六地的自贸试验区同时挂牌,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启了“1+3+7”的新时代。
陕西是西北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作为联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与探索,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对外开放的层次和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与主战场,高新功能区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试验区的“双自联动”为特色,在政策互动、优势叠加、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整合,投资贸易便利与科技创新功能的深度叠加和有机融合,产生“1+1>2”的效应。
回顾这一年,在陕西自贸区高新功能区这片先行先试的“试验田”里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不论是市场主体活力、贸易通关效率,还是科技金融创新、改革创新案例……高新功能区都成为改革创新引领者,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以全力冲刺的气势成为大西安追赶超越的排头兵。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凸显创新之都的战略地位
市场主体是社会经济的核心,市场主体的活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证明,只有以市场主体为本位,一切为了市场主体,一切依靠市场主体,社会经济才能发展。强大的市场主体就是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国家的坚实基础。可以说,如何以优质的营商环境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核心问题。
在自贸试验区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背景下,西安高新区集成创新了一批营商环境服务提升的创新经验。
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地税融合”、“54证合一”办理模式;
在全国首推周末不休假“5+2”延时服务工作模式,构建了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发布“最多跑一次清单”465项,在全省首推政务服务“容缺办理”;
设立每年20亿元的三次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总规模2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在千亿级产业培育、高端要素聚集、投资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
在一年的自贸区实践过程中,高新区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创新管理方式有效结合,把激发市场活力与加强市场监管统筹起来,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同场竞技、公平发展的优质营商环境,极大释放了市场主体的活力。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9日:自贸试验区高新功能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8716家,其中新增企业7609家(外资企业90家),新增企业注册资本1445.60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0086.91万美元,自贸试验区高新功能区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达121家,11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高新区累计注册成立了205家独立法人或分支机构,以上各项指标位居陕西自贸试验区3大片区9个功能区前列。在自贸试验区效应的推动下,2017年高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072亿元,占全省76.43%,全市81.43%,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枢纽。
持续深化金融创新 增强区域发展国际竞争力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金融处于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从国际看,金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
积极创新,让“金钱永不眠”。高新区建立了在数据共享、信用查询和信用应用等方面全国领先的信用与金融服务平台,基于平台信用数据,高新区与深交所信息公司、陕股交中心共同搭建了“陕西科技企业投融资常态化网上路演平台”,面向全国3200家机构,8000多投资人实现了“7+24”永不落幕的项目对接平台。
此外,高新区还与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合作推出了“园信通”等信用金融服务产品;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了全国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鼓励试点银行为区内科技企业提供创业投资和银行信贷相结合的创新型融资模式。截至目前,各试点银行为区内24家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贷款总额3.16亿元,投资总额2.21亿元。
持续的创新,破解企业对外发展与国际合作的跨境难题。支持延长石油获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支持迈科集团通过海外协议付款业务,支持招商银行在陕西自贸试验区首次应用区块链技术为区内企业叙做美元跨境支付业务。
打造更快通关效率 发挥开放发展中枢纽作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的日益的不断扩大,提升通关效率无疑将帮助中国企业争取更多的海外订单,扩大国际市场,降低企业时间成本、增强企业物流周转效率,减少库存,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的可控性,并进一步加速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通关是一个涉及海关、检验检疫、进出口货物申报人、承运人以及所有人在内的多角色动作过程。通关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操作人员数量多,所以通关效率是一个国家开放程度与贸易自由化的展示窗口与衡量标尺。
自自贸区挂牌以来,高新区对标国际自由贸易区通关标准,联合西安海关开展了一系列通关便利化创新,不断刷新西安关区贸易通关速度。西安关区第一票“无纸化”、第一票“通关一体化”、第一票“区港联动”、第一票“区区联动”、第一票“跨关区流转”均在西安高新综保区试点;对区内企业实现365×24小时通关服务;在全国率先开展特殊区域外集成电路研发检测企业全程保税业务试点,将企业研发的集成电路货品通关时间从将近三个工作日压缩到不到三小时,通关效率提升95%;在陕西自贸试验区成功开展艺术品区外保税展示业务,推动着陕西自贸试验区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等新型业态在陕西创新发展。
2017年8月,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关于拓展新型贸易方式和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的要求,西安海关会同陕西省商务厅、高新区管委会选取英特尔移动通信技术(西安)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试点企业,对试点企业开展以研发设计为龙头的全程保税监管模式,将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企业全部纳入加工贸易保税监管范围。
通过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显著提升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科创成本,提升了科技创新企业在全球协同开发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据统计,该模式下海关通关时间达到2小时以内,通关时效提升近95%。为试点企业减轻资金占压近600万元人民币。此外,企业原部分检测物料需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试点后还可以减少企业税收负担近70万元人民币。
创新案例量多质高 提炼西安特色的实践样本
经过一年的探索,第三批自贸区一方面复制推广前两批自贸区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各有侧重和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新经验。
在创新案例培育方面,按照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的要求,高新区以“孵化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批”为工作思路,聚焦全球研发、科技金融、军民融合、对外文化贸易等重点领域,培育了一批“有特色、重质量、高水平”的创新案例。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17个中,高新区创新案例入选5个,占到了全省创新案例的30%。高新区入选的案例有:实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展全程保税业务试点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建设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信用服务平台,助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内保外贷”金融创新。这些创新案例已经成为西安高新区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风向标,将激励西安高新区建设者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培育更多成功案例。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即是冲刺。2018年,是西安高新区实施“五八八二”战略,打开“三次创业”局面的关键之年,也是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改革创新的攻坚之年。西安高新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打造西部地区改革创新高地,建成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陕西省和西安市追赶超越做出更大的贡献。华商报记者 吕宏伟
新闻推荐
前不久,有媒体曝光称,陕西省西安市有的药店出现“影子药师”现象,药店里只见执业药师的证照,不见药师上班。其实,挂证现象不止在药店出现,在一些需要资格认证的行业,挂证现象都或多或少存在,甚至出现了挂...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