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以铜勺为笔 以糖液作墨 糖画艺人手中的“甜蜜”事业

白银晚报 2018-03-22 09:55 大字

糖画艺人李亚虎。

本报记者乔斌摄

糖画生肖狗。本报记者乔斌摄

本报讯(记者乔斌)近日,在市区文化路一处糖画摊前,糖画艺人李亚虎正挖着一勺麦芽糖浆,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作画。每当一幅生动的糖画在他手中诞生时,围观购买的市民总是赞叹不已。

糖画手艺半路出家

李亚虎今年40岁出头,以前是针织厂工人,画糖画属于半路出家,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2012年在陕西拜了一位老手艺人,那糖画画的叫一个棒。”李亚虎说,画好糖画的关键就在于糖和画:糖的颜色要好看,味道清甜不腻;画画得像,画啥是啥。

李亚虎的“画笔”是一个长柄的铜勺,里面盛满了金黄黏软的糖稀,画糖画的时候,李亚虎凝神运腕,在光洁的石板上抖、提、顿、放、收,时快时慢,时高时低,像极了手持毛笔随意挥洒的绘画大师。

记者看到,随着缕缕糖丝飘下,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尤其是那翻云滚雾的金龙和展翅欲飞的彩凤,栩栩如生,令人称奇。

李亚虎说,自己转盘上的三十多幅糖画图案,有的是老手艺人传承下来的,但多数是他自己独创的。“刚学的时候,走大街上都仔细观察,看有没有好的图案可以收集整理。”李亚虎说,一个图案的头、身、脚可能来自三幅不同的图。

糖画好看难学

李亚虎说,糖画看起来简单,其实不好学。“画糖画先且不说,光是熬糖这一步骤就挺难。”李亚虎介绍,熬糖的时候把握火候要非常精准,一锅糖很可能在10秒之内就熬老了,熬老的糖不但颜色不够漂亮,味道也会微微发苦。

“糖画毕竟最后要入口,所以口感不好,也不行,我刚开始用白砂糖熬制糖稀,颜色偏白,客人说腻,不好吃;后来加冰糖,顾客反映粘牙;最后又加蜂糖,颜色看着漂亮了,可是味道还是不对。”李亚虎说,自己熬糖熬了快半年,最终才掌握要领。

不为钱,只为热爱

聊起糖画的历史,李亚虎颇为自豪。据他介绍,糖画的历史很久远,起源于四川,是由唐代诗人陈子昂所创。据说,陈子昂很喜欢吃黄糖,而且吃法与众不同,他是将糖熔化,在清洁光滑的大理石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十分雅趣脱俗。后来,陈子昂在闲暇之余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这些徒弟又传徒弟,并将它传向全国各地。

李亚虎说,有的人闲暇之余喜欢钓鱼,有的人好打圈麻将,自己没事干便喜欢画糖画。“在我心里,画糖画挺高雅,也并不指望靠它养家糊口。能把自己的手艺展示给别人,自己做得开心,别人看得也高兴,这就够了”。李亚虎说。

新闻推荐

可以说,陆燿的《切问斋文钞》,在统治危机尚不明显的乾隆时代,就居安思危地为救世济时发出了警钟。嘉道时代,随着统治危机加深,各类“经世文编”层出不穷,计有16种之

·相关阅读·□本报记者鲍青乾隆、嘉庆年代,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考据为主的汉学。汉学家们拘泥于单独字词的解释,于故纸堆中斟酌字句,往往皓首穷经。这种学问,对于古籍细节有独...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