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舌尖3》大年初四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首播静观食物之美 远眺文化渊源

桂林晚报 2018-02-11 12:33 大字

《舌尖上的中国3》总导演刘鸿彦。

发布会上展现的美食和器具。

“定胜糕、字豆糖、贵妃饼、瓜子酥”,这四样小点心味道如何,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在10日《舌尖上的中国3》发布会上,它们作为本季的美食代表现身桌宴以飨来宾,它们的制作方法、历史渊源也勾起了所有人的兴趣。时隔三年,“舌尖”再次回归,将于大年初四(2月19日)20点起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首播,每天一集,连播八天;优酷、爱奇艺等同步开播。此外,央视各个频道也将从20日开始跟进播出。

总导演刘鸿彦:美食外同样聚焦器具等话题

作为一档现象级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央视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展现中华美食文化的一个平台。相比前两季,第三季有哪些传承和创新呢?据第三季的总制片和总导演刘鸿彦介绍,“这一季从筹划到拍摄完成,历时10个月。我们先确定了一个大的主题,就是品味中国和品尝人生,希望能够静观食物之美,能够远眺我们的文化渊源。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确定了八集的主题,分别是器具、厨人、食养、小吃、点心、节气、融合、宴席,大概是这样。”

不变的依然是美食、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人与美食的情感故事;变化的是,除了关注美食本身,还聚焦了器具、礼仪、养生等相关话题。刘鸿彦以菊花茶举例,“大家面前的杯子里都是一朵菊花配了六颗枸杞子,菊花是我们中国养生文化当中最基本的食材,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季节,在北方该如何喝,该如何搭配,这就是养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了,它折射的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我说的这部分内容,是其中的一个分集,叫食养这一集的主题,而这一集还包括器具、融合等,这些都是这一季在主题上希望能够有所创新的点。”在现场播放的短片中,河南三门峡的“穿山灶”也成为了“器具”的主角,“一个灶台七个锅”的场景甚是壮观,且每个灶的功能各不相同,蒸煮炖闷,还能保温,结构之巧妙,功能之强大,无不令人赞叹。

据记者了解,节目在阐释这些主题时,都是结合实例,生动有趣。在刘鸿彦看来,把故事讲好是首要的,“所有的理念都是通过故事来传播,食物、人物和文化不能区分,人物就是要讲故事,否则变成一个教人怎么做饭的片子。所以,你一定要有人物、有故事来表达,来呈现,就像老白家的《水盆羊肉》这集,还有文化的味道附加在里面。”“陕西水盆羊肉”是“小吃”一集里出现的美食,讲述老白在陕西开一家水盆羊肉店,每天熬汤、煮肉、打馍,几十年如一日。儿子继承父业后,每天熬汤,老白把关,坚持开店前品尝汤的味道,不合格就不开门。这个故事让大家看到了老白一生的坚守,那正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所成就的匠心。

分集导演沙洛:用讲故事方式分享拍摄理念

沙洛是《舌尖3》之《礼仪》的分集导演,他也是在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拍摄理念,“我们从小被教导应该有餐桌礼仪,我们记者有时要跑到一些民风浓厚的地方,传统风俗保留很好的地方,你会看到有一些餐桌的整套民间风俗,包括父子俩不能坐对面,在城市里没有这个说法。我们也听到过有坐头位、左手、右手。这些礼俗对我们来说很陌生,但是它恰恰是来自于礼记,这个是传承。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我感觉很亲切,有时候我们讲所谓的乡愁是指食物,人长到了一定年纪,远离故乡的时候,回忆小时候的食物,可能你不太爱吃,但就是很想它;餐桌礼仪礼节也是一样的,当你在这个城市里,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你已经看不到这种礼节了,我们一人一餐,两个人的时候都是以社交为目的的,当你发现这些传统礼俗的时候,会勾起乡愁,这种乡愁是一种中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共通的东西,这让我很难忘。”透过美食的故事,主创团队希望表达的依然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同食物之间千丝万缕的深厚关联。

整整走过三季,《舌尖》也面临着如何突破自我和收视环境的变化。刘鸿彦也提到,文化诉求必须要表达,但文化和历史讲得多了也难免枯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又比如怎样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等问题。“这一季会有些新风格的东西,总之我们要传达的核心诉求是:君子爱食、食之有道。我期望大家看了片子之后,应该有满足。”据《北京晨报》

新闻推荐

今年秋季开学起 陕西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教学中增加反欺凌反暴力行为内容

昨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陕西省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出炉。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课程计划。教学中增加反欺凌...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