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民出版社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联合出版发行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动力》荣获第三届中央企业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动力》讲述一群中国航天人的传奇
《中国动力》首发仪式现场。(左五为作者赵韦)
近日,陕西人民出版社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联合出版发行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动力》,荣获第三届中央企业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此前,《中国动力》从全国47万余册图书中脱颖而出,入围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中国好书》评选;被陕西省全民阅读组委会专家评审一致通过,名列2016年度陕西十佳图书首位。
《中国动力》是一部以火箭液体发动机研制为描写对象,记录中国航天60年发展史和展示航天精神的图书,它让一群隐姓埋名的航天人终于走出密封的档案;不少被埋没的故事,让读者泪流满面。
作者赵韦说,这批人本来就应该被写出来,也值得去写,他们才真是中国的脊梁。
一群研制洲际导弹、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航天人故事
这是一部以火箭液体发动机研制为描写对象,记录中国航天60年发展史和展示航天精神的图书;以“漫写群像”的方式,以十多个典型人物的经历为主线,是揭秘中国尖端军工制造的最好读本,了解中国航天史的最好资料。
《中国动力》以纪实文学的手法,以火箭发动机专家群体经历为线索,以中国航天60年发展为背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军工走过的艰难而又辉煌的自强之路。从仿制苏联火箭到自力更生制造出“东风”系列导弹,从建设大三线到成功研制出远程洲际导弹,从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到研制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实施探月工程,书稿以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跃然纸上,催人泪下。
《中国动力》是几代航天人的纪念碑,所记录的人和事,将永远耸立在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历史碑林里,耸立在我们每一个珍惜、享受、热爱和平的中国人的心中。
一群将卫星、飞船“推”向太空的航天人传奇
他们让中国第一代远程火箭刺破苍穹,“两弹”由此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国之重器;他们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让《东方红》的乐声震彻寰宇;他们送神舟系列飞船遨游天宫,让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他们承担了数百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一直保持着火箭发动机参加飞行试验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是国际航天领域的一个奇迹。但是由于长期保密的工作性质和身份,他们不少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不少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密封在历史的档案室里。
《中国动力》以纪实的手法,写了一群默默无闻的航天人,怎样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拼凑”出不可思议的航天奇迹;还原了历史,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英雄群体,让你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被誉为中国航天60年发展的史诗作品
2013年,赵韦写的《十一维空间》出版后,陕西人民出版社第二编辑部便找到赵韦,“我们又策划了一个选题,以航天六院为背景,用一个人、一个单位的故事展现中国航天的发展。你是航天六院的子弟,这事你来干吧”。
赵韦童年随着航天人的父母从新疆到陕西,从宝鸡到西安。户口本籍贯栏里那个地方只是他父亲的故乡,但对他而言是陌生的。在他看来,这本以航天六院为背景的书,其实就是在写家乡,写他熟知的乡亲们。
于是赵韦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赵韦说:“这批人本来就应该被写出来,也值得去写,他们才真是中国的脊梁。老一辈科技人员携家带口定居偏远山区,在那里研制飞向太空的火箭发动机,而且他们都是做好一辈子在那里的打算的,自己一辈子在那里,子女后代可能也要一辈子在那里,他们都没有在乎过。
“这本书不是为一个单位或一个小群体立传,当年三线军工系统上千万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都是同样的生活状态,都是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我根本不用去塑造‘高大全\’的形象,如实地把他们的经历写出来就足以震撼人心了。”
《中国动力》的出版发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入围中央电视台“中国好书”,被评为央企“五个一工程”奖,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赵韦说:“写作人的主业是写出好作品,精力和关注点放在写作上就行,获奖只是‘副产品\’”。
“中国航天60年发展的史诗作品”“揭秘中国尖端军工制造的最好读本”,面对业界如此之高的评价,赵韦说:“我只负责写出这些真实的故事。”
遗憾,书还没有写完老航天人却相继离世
在采访的过程中,几位老航天人的相继离世,对赵韦的触动很大,但也加强了他写完这本书的信念。
贾伯雄是一位老航天人,赵韦去采访的时候,老人此时已经靠在病榻上,思维支离破碎,讲不清往事,但提起那些岁月他便激动得痛哭失声。“我知道那泪水不是为经受过的艰难而流,是为他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付出而落。”赵韦说。本计划着,将老人无法讲述的经历写完,亲手送到老人手中。然而,令赵韦遗憾的是,2015年9月,他的书稿只写了不到一半,老人已经永远地离开。
在《中国动力》的前言中,赵韦还写到这一个故事,11所的李在华阿姨去世了,家里没有灵堂,连遗像都没有挂,女儿告诉赵韦,按照妈妈的遗愿,后事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父母很早就商量过,在西安和成都老家都不买墓地,去世后骨灰带回红光沟,撒在他们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听到这番话,我不禁眼眶潮湿,老辈的航天人,将自己的大好年华留在那片大山深处,又将那里选作自己的长眠之地。那片大山见证着他们的光荣与梦想,承载着他们的青春与永生。”赵韦说。
采访过程中,老一辈航天人的一个个故事感染着赵韦,航天人将自己的青春、热血献给了国家,而作为记录者,赵韦也默默下决心,为记录他们曾付出的艰辛和汗水而忍受寂寞与痛苦。用他的话:“我愿意!仅此而已。”记者 张洋
各界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067基地主任、著名航天专家张贵田:
《中国动力》这本书写得好,采访很扎实,写得也很真实。书中写到的人大都是我的熟人,写到的事件也大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没有胡编乱造的东西,很可信。要我评价《中国动力》,四个字就能概括——此书给力!
●航天六院北京11所原副所长、长三甲火箭副总设计师、著名航天专家王桁:
赵韦的《中国动力》一书,突破了以往传记体的老模式,深入普通航天人中搜集素材,介绍航天人进步的故事,看起来很亲切,都是日常发生的事,却无形中道出了航天精神是怎样产生的,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
《中国动力》是标准的主旋律题材,但在写作方法上,却绝对没有落入“高大全”的那种俗套写法,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鲜活的故事、最真实的人性,展现了航天人的情感世界。
书中的很多段落让我读后都觉得非常感动,说明作者赵韦写作时也是动了真情的。有一段描写单位搬迁出山沟,两位老航天人在小河边月下祭奠牺牲同事的场景,他们说:“后代不会忘记你们的”。这本书的出版,就说明了我们的党、国家和航天人的后代不会忘记为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这些人。
作者简介:
赵韦,70后,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入选陕西“百优人才计划”,鲁迅文学院第33期高研班学员。《十一维空间——物理学家侯伯宇的多维人生》获陕西省首届(2013)年度优秀文学奖,名列报告文学类第一名。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力》入围2016年度“中国好书”评选;被评为“2016年度陕西十佳图书”,名列榜首;获得第三届中央企业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新闻推荐
2017年8月10日,京昆高速发生致36人亡事故 28人被立案 32人受处分
>>事故回放2017年8月10日,陕西省安康市境内京昆高速公路秦岭1号隧道南口处发生一起大客车碰撞隧道洞口端墙的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33万余元。记者1月31日从...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