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陈彦谈报人散文: 朝时代的中心走去敲击时代的“地心”

西安日报 2017-12-21 06:20 大字

陈彦 (本组图片由记者 尚洪涛 摄)

■记者孙欢

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颁奖典礼举行在即,“报人散文”这个特殊的散文类型,也引发了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陈彦则在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报人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关注现实与当下,触角能伸得很远,很宽阔,“报人散文,体现的正是所谓‘大散文\’的风貌。”

写出人性的最本真

陈彦坦言,自己认为写作散文,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走心,“和当下生活联系紧密,但这种紧密联系需要保持文学的品格。”而报人散文,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因为写作主体的特殊身份,报人散文往往更关注现实和当下,它能够去触及人们当下最关切的问题,写出人们最想表达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

多年从事文字工作,陈彦认为,当下散文呈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秀”的成分重了一些,“散文过分雕琢,表现小情绪、小情趣、小自在、小愤懑、小我、小锅鸡汤的东西太多,而在内容上缺乏深度与认同感,扎心、走心的东西少了些。”

也正因此,他认为能沉淀下来的报人散文尤其可贵,“追求真实,表达本真。”他也因此认为,一份办得好的报纸,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副刊,“但总体来讲,现在读散文的人我认为比过去少了。原因是如今散文反映的内容离我们的心灵和关注点越来越远,有时别人并没有边缘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边缘、放逐了。所以我希望散文作者,尤其是报人散文作者,在写作时,首先是有思考、有情感不表达不行了再表达,要朝生活的中心走,朝时代的中心走,用心底的真诚去敲击时代的‘地心\’。”

扛起现实的责任

陈彦表示,自己从第一届起,一直关注报人散文奖,“一届届目睹着它的评审层越来越正规,覆盖面越来越大,我为此欣喜——从第一届起,报人散文奖的视野就没有局限在陕西,没有局限在本土文学圈子。我认为这点很好!既然是‘中国报人散文奖\’,眼光一定是全国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影响力!”

对于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报人散文如何沉淀下来,成为文学阵营的一股持久中坚力量,陈彦也有自己的理解,“这不仅需要所有报人乃至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同样需要办报人的眼光和情怀——所有人都需要有持守之心,有耐心,别一冷清就改弦更张,很多报纸副刊就这样完了。副刊需要有眼光的人去守望。报人散文作者们一定要关注现实、关注当下、关注热点、关注民生、关注普通人的冷暖痛痒,让作品从内心流过,真正用作品扛起现实的责任!”

新闻推荐

多措并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陕西省为6万余劳动者追讨欠薪6.62亿元

本报讯(记者陈瑾)12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专题会议上获悉,今年1月至11月,陕西省人社部门为6.03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6.62亿元。其中为建设领域4.56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5.64亿元。案件数、涉及人数、涉...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