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不忘初心一份执着写大爱 ——记全国诚实守信模范、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道北中学教师呼秀珍

西安日报 2017-11-20 05:23 大字

呼秀珍 (省文明办供图)

■首席记者张端

1965年,她步入教坛,一干就是52年。

52年四季轮回,她执着从教,没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放弃过一个调皮学生,没收过学生一分钱的补课费;

52年如一日,她不忘初心,集师情母爱于一身,融教书育人为一体,用爱心诠释为师之道,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之歌;

52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全国先进女职工。陕西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等50多项重大荣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如今,73岁的她毅然精神焕发地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奔波在道德实践的最前沿。她,就是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道北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呼秀珍。

把爱心洒向三尺讲台

“我爱课堂,因为课堂就是我的岗位。”在几十年教学中,呼秀珍始终做到四个“认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翻开她保存的48本教案,每本扉页上都写着“认认真真教书,全心全意育人”,“和和气气做严师,扎扎实实抓教学”等各类自勉的话,字里行间渗透出她对教育的执着,对事业的忠诚。

52年来,呼秀珍参加过7次省市及全国大型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项。她负责的教育部科研课题历时五年,荣获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首次叩开了国家级教科研项目的大门。

把爱心洒向学生心田

呼秀珍爱学生,有口皆碑。当青年教师向她讨教如何当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时,她坦言:“爱学生,一个不放弃;爱班主任工作,舍得下功夫。”她总结出“爱生四法”:对学习好的学生,从严要求,爱得长远;对学习中等的学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对“调皮”生和“学困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处处体谅,悉心关怀。

学生郑鹏小升初时,成绩比较差。呼秀珍初中三年“不断鼓励”,使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以各科全优的成绩考上本校高中;又考入陕西科技大学,并赴澳大利亚深造。如今,在国外学习了8年的郑鹏回到北京工作。他说:“没有呼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好好工作,报效祖国。”

呼秀珍爱班主任工作,从教52年,担任班主任40年,在本校就连续当班主任27年,连续27年被评为优秀班、文明班。

把爱心洒向千家万户

呼秀珍不仅将自己的学识与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她的学生,而且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他人和社会。1965年,刚参加工作两个月的她得知榆林地区受灾,她将仅有的40元钱寄往灾区,那时她的工资只有32元;1983年安康地区遭受严重水灾,她又寄去40元,而她当时的工资也不过52元;汶川地震她交纳“特殊党费”2000元;她资助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赵阿肖和邹千禧每年每人1500元,一直到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

呼秀珍的奉献不仅仅是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她把爱的种子洒向社会。从1999年开始,呼秀珍就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受邀奔赴三秦大地、大江南北作报告。她不顾山高路远一路劳顿,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拿讲稿,真情讲述,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如今已做了940场先进事迹报告、听众达27万人。仅2016年就作报告125场,平均3天一场,听众达23100余人。

如今,73岁的呼秀珍依然那么执着。她出版家庭教育专著;她为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义务讲课15年98场;她为媒体撰写专栏、开办“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广大家长学生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指点迷津。2014年教师节,陕西省教育厅为年逾古稀的呼秀珍老师颁发了“教书育人终身荣誉奖杯”。

每年的3月5日,呼秀珍带着女儿和家人开展“家庭教育咨询”,赠书2000余本。在呼秀珍爱岗敬业精神的影响下,她的家庭被咸阳人称为普通而不平凡的“雷锋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新闻推荐

陕西跆拳道“掌门人”张文军: 赛事平台将成为发展“助推器”

为了办好本届中国跆拳道公开赛,身为陕西跆拳道项目“掌门人”的省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书记张文军最近特别忙碌,不过,随着赛事的落幕,他也终于有机会坐下来和我们聊聊陕西跆拳道的过去、现在和...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