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专家学者纵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陕西日报 2017-05-23 07:30 大字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召开。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深厚的丝路文化资源优势,如何利用这一独特的优势,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5月20日,由西安市政府、中国国际商会、陕西省贸促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大唐西市集团承办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召开。

  人文交流成“一带一路”

  倡议的驱动力

  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文化相通相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贸相比,文化的探讨更具有深远意义和持久性。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文化相通为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表示。

  “文化交流使人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对民间组织联合政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人文交流合作给予赞赏。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指出,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过程中,首先要知道“美人之美”,知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而不能“唯我独美”,而不能强迫别人“美我之美”。具有了这样的思想,不过度强调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才能产生所谓的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局,我国需主动推进以“一带一路”为主要载体、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迟福林建议,西安可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申报成为国家第一个历史文化特区。

  民间组织成“一带一路”

  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

  “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的力量,政府主导、民间辅助,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如是说。

  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李颖科在探讨创新“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模式的理论思考时指出,人文交流的主体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各种民间力量应该积极走向舞台。政府应该成为引导者和监督者,工作重点应该转向建立人文交流监督协调机制,建立国际人才库,加强人文交流效果评估等方面。

  商务部前副部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张志刚建议说:“要建立政府、社团、企业多层次人文合作的新机制,创造议会、政府、政党人文交流的新理念,开拓出科技、卫生、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会展等人文交流合作的新领域。要发挥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的优势和作用,将其建设成企业对外人文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本次研讨会对于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充分挖掘与发挥陕西和西安的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成为陕西和西安加强与沿线国家文化互鉴交流和合作、探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最优路径。  (文/图 黄晓巍)

新闻推荐

陕西工院与陕西机电职院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本报讯(通讯员王伟记者郭妍)5月18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本着“扎实落实、有的放矢、共谋发展”的原则,陕西工院将携手陕西机电职院,不断加快教育教...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