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一个人的长安志

西安晚报 2017-04-08 06:08 大字

◎秦巴子

散文实在是一种过于宽泛的文体,我甚至觉得它已经宽到了没有边界,凡是不属于诗歌小说戏剧之类的文章,大概都可以归类为散文。更有甚者,甚至有人把史料、论文、报告之类,也都纳入散文的范围,让散文这个文体面容模糊不清,如同一个正常人头上套了抹得五麻六道的奇怪的丝袜,顿时让人觉得可疑起来。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混乱的印象,我对散文尤其是中国当代散文的阅读,一向持谨慎的态度。当然,或有不以为然者会说,你只阅读就是,好看,有趣,值得看,看了有收获,就行了,何必管它什么文体管它分类是否严谨呢?但我的谨慎,恰是因为这种所谓散文的泛滥和产量的之巨,已经令我对它失去了兴趣。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这种巨量生产的文字,大多乏善可陈。或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缺少发现;或抄书释古、寻章摘句、聊发幽思;或放言高蹈、空洞乏味、不知所云;或满纸文坛腔调,通篇时文套路,读之纯属浪费生命。

即就是纯粹的文学散文,很多自以为是的写作者,总是有意无意的忽略掉身边的事物,那些微不足道的、随处可见的、日常的、见惯不惊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好像不存在了。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写作者觉得那些存在没什么意义,或者说在他们看来,那里面写不出什么伟大的惊人的意义。这样的写作者更喜欢写地理和时间上都很遥远的事物,似乎正应了昆德拉的一个书名的意思“生活在别处”,故而这样的写作者常常又是高蹈的,甚至看上去是有点玄妙和深刻。但我并不以为然。似乎不以为然的人还不止我一个,譬如作家高亚平也不以为然。

高亚平的不以为然,并不是表露在他的言语中。我们日常交往,吃饭聊天谈闲,亚平很少说到写作,很少说到他擅长的散文。亚平的不以为然,是通过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我以为,他是拿他的作品表达意见的。他以其认真和讲究的文学散文写作,传达出了他的散文文体观。他的几本散文集子中的文字,皆是如此,很显然,他是在执著地以自己的写作在朝着某种他喜欢和认可的散文传统靠近,或者也可能是致敬?读亚平新近出版的《长安物语》,再次加深了我的印象也证实了我看法。

《长安物语》写大长安的山川物产、村镇街巷、乡里往事、心绪人情,分为事物、风物、人物、景物四辑,既写得散淡,又写得深情,且朴素老实。朴素老实在我这里是褒义是赞词。

朴素是最有魅力同时也是最难的文字,是悟道之后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在亚平的文字中,更有一种古雅之味,可以见出他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里浸淫深久,且得其三昧。状物写景,情景交融,而又见地独到。譬如书中我很喜欢的一篇《荷》,咏荷之诗文,从古到今,恐怕是汗牛充栋了吧,但他却独辟蹊径,不落赏荷赞荷之窠臼,只说荷之栽种与生长,其中写植荷的一段,尤其细致入微,生动有趣,独具魅力,令我赞叹不已。这当然不独是文学修养,更是生活经验、体会、观察与情致融会之故了。

当代文坛中,农村出身的小说家们,无论进城多么早多么久,似乎都好写乡村故事,陕西作家尤其如此,评论家喜欢高评为中国农村变迁史。其实那些故事,倒并未见得真的就有揭示时代变迁的什么深刻之处,至于是否有史的价值,就更可疑了。倒是有些散文,譬如高亚平这种,却在不经意间,为时代与历史留下了一些生活的细节与现场,反倒史味更浓,类近于稗史。为后代的历史研究留下些记忆与纪录,更重要的是留下了真实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或许超过了同题材小说的价值,又是正经八百的宏阔的所谓史书中不屑或者刻意忽略的那一部分。亚平此书中所记,大多这样的细节,峪、村、树、人和生活现场,这才是活的历史,是有温度的历史的血肉。我喜欢读这样的散文,它让我认识了一个年代和一座城市的肌理,它超越了写景抒情状物而进入了认识价值和史料价值的层次,令某些曾经风行一时的所谓散文相形见绌。

我喜欢读亚平这样的散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它是见人见性的。读这样的散文,能够看到作者的学养与性情,能够见出作者的趣味与格调,能够发现作者的来路与来历。我以为这样的散文,才是真的散文,而那些文坛腔调浓重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随着文坛流风摆动的,赶时髦的,掉书袋的,释古与附会的,大概只是图一时热闹吧,只能骗骗门外汉,既不会有持久的文学魅力,当然也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亚平是报人,我想,他大概也因这个职业而对时文有了足够的警惕,才会写出如此纯粹浓郁的耐人咀嚼的散文吧。书的编辑者有一段话介绍此书,我觉得说得恰如其分,抄在这里,作为结尾:“一部作者数十年间生活、行走于长安大地上的个人史,一部关于长安城过去与现在的记忆历史,故土人情,山川景物,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忆,深情款款,蕴藉无穷……”

《长安物语》,高亚平/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新闻推荐

今年陕西省将推荐3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参与全国遴选 高中、初中和小学申报比例为1:3:6

本报讯(记者郭妍)4月7日,省教育厅发出《关于遴选陕西省2017年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的通知》,2017年陕西将遴选300所中、小学校和一个试点县(区)报教育部,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一个人的长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