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解困破局 ——高校博物馆发展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
昆虫音乐季
“播种春天”快乐春耕
“走出去”公益科普大篷车百校巡展巡讲
文图:靳军
虽然地处陕西关中的偏僻小镇,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今年春节期间,很多人扶老携幼来这里过大年。据博览园主任朱荣科介绍,一年365天,博览园只有除夕放半天假,其余时间每天开放。去年全年接待游客超过了20万人次,仅春节期间就有3万余名游客在博览园里过大年。
这个博览园,其实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物馆群,设有昆虫、动物、土壤、植物、中国农业历史5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五谷园、中草药园、树木园等,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以农业科技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全国近300多所高校博物馆普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情况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何以风景这边独好?梳理它的发展历程后,令人深思。
与教学相冲突?校外建馆搞科普
重视农业知识的普及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传统。1987年,全国第一家国立昆虫博物馆在该校创建,它以该校教授、世界知名昆虫学家周尧教授所收藏的大量昆虫标本和书籍为基础,虽然小,但却是引人入胜的昆虫世界。1999年,规模更大的昆虫博物馆二期工程投入使用。
起点高、专业性强、展示手段多、传播方式亲民,昆虫博物馆很快成了学校的风景区,“当时二期的昆虫博物馆设在学校办公楼的一层,主要以标本展示为主,虽然没有完全对外开放,但是每天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有时参观的车辆可以从昆虫博物馆门口一直排到学校外面二三百米开外,很是壮观。”博览园现任昆虫馆馆长、该校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张雅林介绍。
但问题也来了:群众来校参观和校内正常教学产生了冲突。如何让科普与教学两相宜?2006年,该校在昆虫馆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面向社会开放的博览园,这是一个集动物、植物、土壤、昆虫标本和农史典藏为一园的博物馆群,紧邻学校教学科研区又相对独立。
新的农业科普基地更加吸引人:其建筑造型蕴含展览主题,池塘流水穿行其中,四季景色优美;展览展示总建筑面积达到1.6万多平方米,其120万号昆虫标本、55万份植物标本的收藏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五大馆内图文并茂与实物相结合,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运用。
与运行相冲突?开展旅游促科普
硬件环境改善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的科普工作也走上了快车道。仅2016年科普大篷车就运行20000余公里,走进40余所学校,巡展巡讲80余场次。
但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学校和博览园领导班子面前:学校无力继续投入运转经费,而政府部门也没有专项经费来支持。没有经费保障,科普如何进行?
博览园没有坐拥风景等待支持,在走出去的同时又积极请进来:园区先后与省内外400余所大中小学和事业单位共建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创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国内较早探索实践“辅助与补充学校与家庭教育”为理念的研学旅行模式,策划“春耕体验”“蝴蝶文化季”、昆虫之旅夏令营、金秋亲子昆虫音乐节、亲子奇趣游、“情侣游”等一系列极具农业特色的主题活动,开发蝶翅画等50大类、232个品种的旅游文创商品。
每个节假日,博览园门口的不同地区牌照的旅行车和等候入园的游客长龙就成了农科城一道热闹的风景线。2016年园区仅接待入园“研学旅行”大中小学就有120余所逾5万人次。
以科普强旅游,以旅游促科普。博览园通过旅游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了自我运营、持续发展,在保证师生教学科研、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也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更成为陕西旅游的一个明星胜地。
如何履行使命?打造科普新天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高校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不仅要做,而且还要做好做强,高校科普工作成为新时期的国家使命。
如何给国家和公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旺表示,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博物馆。在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博览园的科普工作将成为学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品牌工程。
3月11日,杨凌农科金牌旅游联盟成立暨快乐春耕活动启动仪式在博览园举行。“科普是我们的生命线。”正在现场忙碌的博览园主任朱荣科介绍,2017年,园区重点工作安排得很紧密:与中国旅行社合作开发体验性、互动性更强的科普研学旅行产品;探索开展科普大篷车进社区、下农村活动;建成流动昆虫博物馆;启动数字化树木园二期工程和昆虫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整合校内外科普资源,成立学校科普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创新实践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肯定。重庆日报记者在《高校博物馆如何走出“象牙塔”》报道中,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第一旅游网记者撰文指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凭借一腔热情和迎合市场的创新意识,完成了从“校内”向“公众”的成功突围,不仅使一个原本“不为外人道也”的高校博物馆成了全国高校博物馆建设的一面旗帜和远近闻名的大景区,也成就了一个全国农业科普景区的新典范。
4000多年前,农神后稷在杨凌教民稼穑,开启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现在,后稷石像矗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央,它的脚下是络绎不绝的游客。后稷持镰凝望远方,它一定也在思考创新的意义吧。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近日,中宣部新命名4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马栏革命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直罗烈士陵园、刘志丹烈士陵园、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