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人不走眼 阳光公开搞换届 铜川推进“阳光换届”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本报讯(陕西日报记者 喜顺)铜川市在市县乡集中换届中,发挥党委领导把关作用,公开换届政策程序、提前听取各方意见、反复酝酿提名人选、定期通报进展情况,把换届工作全过程置于“阳光”下运行,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阳光研判,摸清干部家底。打破以往换届“按部就班”的惯例,年底铜川市委派出5个干部工作组深入各区县开展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和后备干部专题调研,建立了百名左右区县后备干部库,为区县换届储备了一批干部资源。年4月份,市委对各区县涉及重要岗位换届提名的余名人选提前调整到位。7月中旬,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带队,在每个区县集中2天时间,与区县班子成员逐人见面、谈心谈话,了解干部进退留转意愿。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组织部门对各区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了静态研判,研究提出了定岗不定人的《初步意向性人事方案》,划出了换届提名人选条件的硬“杠杠”,并在全省各地市中首家向省委组织部报送沟通方案,为科学提出领导班子换届人事安排方案奠定了基础。
阳光提名,提升选人质量。打破以往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单向选择”的惯例,探索实践换届提名人选“四审六核”工作模式,多维度、全方位选择,提升选人质量。“四审”,即审核拟提名人选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无任用推荐后备干部结果、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和后备干部专题调研结果、个人年度考核结果,对审核结果相对靠前、相互印证后,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专业干部纳入提名人选,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干部被挡在提名“门槛”之外。“六核”,即对符合继续提名条件和可能进入提名人选的多名干部的任职资格、个人事项、群众举报、干部档案、廉政鉴定及职数配备等六方面情况进行审核。根据“四审六核”的情况,1名干部因档案审核有问题调整岗位,4名干部因举报反映不予提名,2名干部在部务会研究时因意见不集中暂缓任用,特别是对7名提名人选为市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亲属或曾经的身边工作人员、4名提名人选十八大以来因违规违纪受处分情况和4名干部婚姻变化情况,调查核实后向省委进行专项报告,防止了干部“带病提拔”“违规提名”。
阳光推荐,扩大选任民主。打破以往干部推荐带有“标准答案”的惯例,在县(区)换届结构性干部进班子人选上,提前主动听取行业系统的推荐意见。在谈话调研阶段,考察组仅公布换届政策、职数设置、结构配备等调整优化方向,不带“标准答案”,要求各县(区)委主动适应新要求,不准事先“框定”推荐人选。市委对谈话调研结果与各县(区)委、各单位党组织推荐干部、研判结果相互印证一致的优秀干部人选,列入会议推荐建议人选名单。换届后,市委统战部推荐的名党外干部人选,有6名被提名为新一届县级领导班子人选,尊重市委政法委、市中院、市公安局对内部职位空缺的名政法干部及公安局长进班子调整意见,充分体现行业系统在干部选配上的话语权。
阳光通报,集聚干群合力。打破以往换届“只做不说”的惯例,坚持开门搞换届,定期通报换届进展情况。根据工作进度,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担任换届工作新闻发言人,坚持自上而下,先后六次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市委常委(扩大)会、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全市换届工作通报会、市级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代表人士换届工作通报会,向市县领导干部全面通报中央和省委对市县换届政策规定、纪律要求和全市换届进展情况,传达市县班子换届总体安排、程序环节、职数设置、结构要求,重点通报县(区)人事安排方案及联动调整有关情况,整体方案的形成背景、考察过程、调整原则。市委考察组在各县(区)实地考察中也通报政策规定,严明纪律要求,开展风气巡查。适时开展的“通气会”、“发布会”,主动回应关切,传递正确信息,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成为换届工作的“宣传员”,破解了以往换届政策透明度不够、小道消息满天飞的老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原载年1月日《陕西日报》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赵盼)为把关爱民警、从优待警的温暖传递到广大民警,1月日,陕西省公安英烈基金铜川市分会年春节慰问会在市公安局召开。慰问会上,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及陕西省公安英烈基金会铜川市分会...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