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风尚成果普惠于民——安康市文化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康丹
渭南的发展前行,离不开文化的呵护滋养;渭南人民的幸福安康,需要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渭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如今这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渭南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近年来,渭南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抢抓机遇,拓展思路,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推进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性和多样性文化权益,先后被评为“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公共设施覆盖城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渭南市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前提。目前,渭南市已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建设逐步完善,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等中心城市文化设施先后建成投用;全市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中,有5个文化馆和6个图书馆已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已建成乡镇文化站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个,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个,乡镇电子阅览室个,社区电子阅览室个。
同时,渭南市文化惠民工程也覆盖了城乡。现已完成应急广播网设备建设套,建设乡镇级户户通标准化服务站个,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套,完成有线电视户户通户,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和%;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村级基层服务点达到全覆盖,建立个县(市、区)数字电影放映站,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家,全市个公共图书馆、个文化馆、个乡镇文化站和市群众艺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非遗保护传承成绩也非常突出。截至目前,全市现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传承人9人,省级项目项,传承人人,市级项目项,传承人人,基本形成了以市县级项目为基础,省级项目为重点,国家级项目为骨干的四级保护体系。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公共文化异彩纷呈
自年以来,渭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出台了《关于传承保护和发展繁荣秦腔艺术的实施意见》,从抓好秦腔精品创作生产、丰富秦腔传播形式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创作了线腔剧本《洽川人家》,秦腔剧本《关中往事》,碗碗腔剧本《芙蓉出水》,阿宫腔《天女》,迷胡剧本《春晖》等多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好剧本。五年来,市县两级共创排了余部新戏,其中秦腔现代戏《家园》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喜获特别贡献奖,大型秦腔现代戏《玫瑰花开》、线腔现代戏《洽川人家》同时荣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金果梦》荣获“剧目奖”,《玫瑰花开》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特别贡献奖、第七届中国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文化精品是文化的精髓,渭南市按照“打造一个、提升一个、巩固一个、创新一个”的基本思路,全力打造“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等独具渭南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为不同层次群众提供了文化服务。这“三大文化服务品牌”争奇斗艳、融合推进,“一元剧场”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四进零距”荣获省委“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国家第十届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和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还成功承办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渭南分会场演出,引进了《天下黄河》《朱鹮》等余场大规模、高品位的文艺演出活动,将高雅艺术引入渭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举办了“渭南文化艺术节”“渭南青年歌手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组织实施了3次区域文化联动活动,实现了区域文化共建共荣。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渭南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渭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渭南市公安局委员会联合致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公职人员倡议书
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公职人员同志们: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渭南迎来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验收的关键时节,为响应市委、市政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党员、公职人员应走...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