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污染威胁“舌尖安全” 委员建议将农产品产地分级
新华社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家家都种卫生地,化肥农药除草剂”却是现在农业生产中的现实问题。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面源污染产业。如何破农村面源污染,还大地一个天然清爽的面目,成了8月24日上午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的主题。
所谓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等,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水库,同时对土壤、空气、农产品等造成污染。
施肥量高让农产品安全打问号
“陕西省历年化肥逐年上升,农药、农膜、地膜呈增长趋势。2014年化肥施用密度为803.18kg/hm2,远高于发达国家225kg/hm2的安全上限。农用塑料膜、地膜使用量覆盖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6%。”这是政协委员方兰的调研结果,“农业生产中过量的化肥、农药、地膜在土壤与水体中大量残留。”
她的话,得到了政协委员徐春霞的响应:“关中地区施肥量远高于陕南和陕北,约20-30%的氮肥通过径流或淋溶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其最终的归宿是渭河水系。汉中段水质下降主要表现在水稻田集中排水期,这主要与水稻田农业面源污染有关。化肥的流失,严重污染水体、土壤,已成为陕西省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除此之外,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而这些“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扮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形杀手”,不仅可能影响到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疑虑。
畜牧养殖分散化也是污染源
“我们做过很多尝试,比如在种养大户和专业村中推广‘粮-猪-沼-果(菜、茶)’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坚决杜绝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及添加剂进入市场。”作为汉中市农业局局长、省政协委员李应德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但是还有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市县缺乏专门的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和科研推广机构,虽然在农业系统实行了农业资源环保监督员制度,但都是兼职的;农膜等不可降解的农资投入品回收利用渠道不畅,汉中全市没有一家专门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企业,农民只能将用过的农膜随意丢弃,即使清理也不彻底,造成土壤污染。”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畜禽养殖,呈现出总量大、场地多、地点分散的特点。省政协委员富君表示,在陕西省西部山区一个县,几乎每个镇都有两三处村办奶牛养殖场。“这些养殖场大多数无环保治理设施,部分虽建有沼气池和简易污水粪便沉淀池,但实际处理能力远远达不到排放要求,畜禽粪便、冲洗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土壤,同时还伴有大气污染。”
建议将治理作为政绩考核内容
“目前农村面源污染已经到了无法罔顾、非治不可的地步”,这是昨天座谈会中所有人的共识。但是,到底该怎么做?
省政协委员赵铱民提出,地方政府应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作为常年重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项目。由住建部门负责组织治理工作实施。“省住建厅应在每年‘两会\’上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布各市县农村垃圾治理进度,将污染和垃圾治理作为考评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同样是公开,省政协委员方兰建议,对一些关系面源污染及其治理状况的主要数据要定期向全社会公开,逐步培养全体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意识。
省政协委员张保军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开发新型农药、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开展农田残膜污染防控研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施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加强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研究。少数污染特别严重区域,干脆就划定为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区。”本报记者石喻涵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任荣王丹亚魏彤)9月6日,陕西省“客运+旅游+智慧化”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西安举行,陕西交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汽车站、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签署了《陕西省“客运+旅游+互联网...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