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红安村的编外“村里人”
本报记者 程伟
红安村,是柞水县红岩寺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王敏,柞水县城管局职工。年初,在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中,他与红安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王敏真抓实干,引领村民脱贫致富,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乡下通”,成为一个“编外村民”,受到村民们的爱戴。
今年3月2日,王敏驻村帮扶红岩寺镇红安村后,发现村民吃水仍然靠挑,手机信号时断时续,便向单位提出长驻包扶村的申请,还立下军令状:群众不脱贫,绝不下战场。驻村不到天,王敏就走遍红安村的沟沟岔岔,遍访了全村户人,并与单位一同制订了全村户人脱贫包扶计划,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编外的“村里人”。
5月中旬,不满2岁的儿子在家被开水烫伤,为了不影响工作,王敏白天忙完村里的事,夜晚再赶往医院陪护儿子,次日再准时到村里“上班”。父亲腰上曾动手术有8根钢针需要取出,但王敏却因村里的事脱不开身,一直没能到医院看望父亲。每每想到妻儿、父母、子女,王敏心里总是亏欠不已。
王敏虽有驾照,但因家里经济原因,一直没有买小汽车。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硬是花元买了辆二手面包车,并成为当地乡村公路上“出镜率”最高的车辆,也成为了群众出行的免费“招手停”。村民们说,王敏真是大伙的“贴心人”,他的面包车成了村里的“免费公交车”。
杨家沟口两座便民桥失修多年,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王敏整理好图片文字资料,向局里打报告争取到2万元,重新安装了护栏。村民申桂兰老人激动地对拉着王敏的手说:“你真是个菩萨心肠,修桥做善事,将来能活到一百岁。”
“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媳妇来看家,洋芋打糍粑”,柞水民间的这段顺口溜,不仅见证了红岩寺的贫穷,也道出了这里洋芋的好品质。王敏敏锐地意识到,商机来了。于是,当9月份村里洋芋丰收时,他一方面垫钱收购了户贫困户的公斤洋芋,转给县城管局为环卫工人发放福利,又一方面组织村民成立“红安农产品供销合作社”,在商州区和柞水县争取到免费摊点,让村里的优质洋芋从“田里”直接走上城里人的“餐桌”。同时,他还请来专家为全村优质洋芋、良种畜牧和中药材种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如今,在王敏的帮扶带领下,全村群众种植白芨、猪苓余亩,养殖土鸡多只、土猪头、波尔山羊余只,还成立涉农经济组织3个,为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持久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同时,王敏还协调县上相关部门,硬化了石窑沟和杨家沟的路面,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上千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新闻推荐
2月5日,柞水县卫计局帮扶工作队给贫困户送去爱心款。 连日来,柞水县卫计局对杏坪镇云蒙村142户贫困家庭的生产、
月5日,柞水县卫计局帮扶工作队给贫困户送去爱心款。连日来,柞水县卫计局对杏坪镇云蒙村户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进行逐一调查核实,通过系统干部捐一点、经费挤一点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2万余元,用于该村...
柞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柞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