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乡村邮递员的坚守

商洛日报 2020-01-31 06:04 大字

杨远彦

一条邮路,一个邮包,一辆三轮车,一份份铅印报纸与一袋袋快递包裹,他默默地奔波在米粮镇的村组,只为一封封永不迟到的邮件。

冬天的清晨,天空一碧如洗,村庄的宁静被摩托车的轰鸣声打破。被村民们誉为“最美乡村邮递员”的朱仁尧,骑着他的绿色“三轮车”来到了三县交界之地界河村派送快递与报纸。

无怨无悔忙投递

朱仁尧今年47岁,参加工作23年,他工作的大半时间都用在了邮路上,踏过的足迹就是一步步丈量邮局和百姓之间的距离,一路的沟沟坎坎也记下了他太多的艰辛。

朱仁尧的投递路线遍布米粮镇的11个行政村,投递全程为68公里,每周工作6天(每周一三五派送界河、莲池、东铺等村;二四六派送清泉、月明、树坪、红卫、光明、联盟村)。每天7时30分,他准时到邮局分拣报刊邮件,迅速将当天准备投递的邮件整理好,完成重达60公斤的信件和包裹的投递任务。

“我投递区域的外出打工者很多,打工者寄回家的包裹、信件往往地址不够准确,村里很多老人只熟悉孩子的乳名,不知道名字,只能反复打听。”朱仁尧说,2019年7月份,连续下了半个月的连阴雨,山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用雨衣遮挡好邮件后继续冒雨前行。

看到越下越大的雨和邮袋中还没有投出的邮件,其中还有几封特快专递,朱仁尧有些心急了,一不小心车轮撞到了一块路中突起的石头,连人带车翻到路边的水沟里,膝盖处被刮出一道5厘米长的口子,血水和山路上的红泥水染了一身,他强忍着疼痛继续往前走。一个多小时后,他终于到达界河村十三组黄朝林家。

在投递过程中,朱仁尧发现与其中一封特快收件人姓名相同的人竟然有三个,找到第一个人,经过核对身份证,发现并不是真正的收件人。找到第二个人还不是,直到找到第三个才是真正的收件人。收件人得知在他之前朱仁尧已经找了两个与他姓名相同的人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么大的雨,你就是晚几天送也不要紧的啊!”

2016年11月,朱仁尧接到一封要寄往界河十一组(原安乐村)的特快专递,经过近两个小时徒步跋涉终于到达了。然而,投递路还很长,几经询问,几经折转,走过田野,跨过小溪,终于找到了一座低矮的木屋前——也就是本次投递的目的地。走进木屋,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朱仁尧的手一个劲地道谢。原来,这个特快专递里寄的是她二儿媳(河南人)的身份证,这几天他们一家人正等着拿这张身份证去给她二儿媳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呢。

对于为什么这么重视邮件的投递时限,朱仁尧有他自己的理解:“乡村里的人一般是很少寄特快专递的,寄了就说明有急事或者重要的事,所以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在第一时间把信送到收件人手中,看到自己能够急乡亲们所需,真正帮到他们,再累再苦也值得了!”

真情奉献获赞许

“路修好了,我能更快地把信件和包裹送给乡亲们。这个变化真的是太大了!”朱仁尧感慨道:“我服务的邮路,现在已经摆脱泥泞的状况,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我也用三轮摩托车代步,更快更方便了,虽然有些地方目前还是土路,但是可以通摩托车,比以前的状况,那真是好多了!”

2016年12月15日,一封送到七里峡邮局的感谢信,让大家了解到,朱仁尧在邮路之上认了亲。“爱老敬老新风尚,倾情奉献爱无疆。”这是米粮镇界河村87岁老人苟进杰给朱仁尧单位领导送来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多年来,朱仁尧每次把我女儿从外地邮寄的包裹准时送到家里。50英寸的液晶电视,小型的被褥、包裹,他都送货上门,帮助老人搬到家里放好才离开。

每天,在送包裹与报纸的间隙,朱仁尧给乡亲们宣传办理邮政业务的便捷方法,邮政储蓄的种类,邮政银行存款的政策,探讨网上销售自家特产的门路。用朱仁尧的话说:“我这么多年走这条邮路,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熟悉。能帮上忙,看着他们一点点好起来,我就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真的很值得。”

坚守就是责任

23年的风雨邮路,让朱仁尧成为乡亲们期盼的通信员、依赖的诚信人、交心的好朋友。对朱仁尧来说,23年的坚守,是一份责任、一个承诺、一种情感。

问及他生活中的遗憾时,朱仁尧坦诚地说,觉得对不住妻子和儿子。邮递员工作性质决定了不能按时回家,家中绝大部分活便落在了妻子身上。朱仁尧说,儿子已经23岁了,这么多年为儿子付出的太少了。

提起2005年冬天儿子那次感冒发烧,朱仁尧便皱起了眉头。“儿子感冒第三天,突然高烧不退,那时手机还没有普及,妻子根本联系不上我,只好自己骑上车子,摸黑带孩子到镇上看病。”朱仁尧说,得知消息赶到镇上卫生院时,妻子一脸的憔悴,孩子烧得满脸通红,那一刻我感到揪心的疼。

23年过去了,村里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笔直宽敞,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提速了,朱仁尧帅气的外表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和工作印记,变黝黑了,但不变的是他对邮递事业的热爱。

朱仁尧憨厚老实,不多言多语,但对客户态度和蔼,总是面带微笑,朴实得像大山里的一块石头。

新闻推荐

看看“红黑榜” 算算“良心账” 镇安茅坪回族镇创新“三治融合”提升治理水平

本报记者黄保山李煜“这几年各村都建了‘红黑榜’。好人好事上‘红榜’,人人都学习,走到街上都很有脸面。个别不孝敬老人...

镇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