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阳光洒满扶贫路 ——镇安县总工会帮扶达仁镇双河村纪实

商洛日报 2017-10-17 09:10 大字

辛恒卫 孙晓强

 贫困,如密闭的暗室,将人拘于幽深的黑暗,看不到阳光,看不到色彩,看不到希望。

镇安县达仁镇双河村地处县城西部,辖7个村民小组,422户1387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369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34%和26.6%,是全县的重度贫困村。2015年,镇安县委、县政府将该村确定为县总工会的重点帮扶村。面对贫困现状,在***精神脱贫的路上,县总工会怀揣着对贫困村民的爱,如阳光一样洒向贫困村,让贫困村民感到温暖,让失望的心灵得到抚慰和激励,让苦苦拼搏的贫困户看到了希望。

 只为一个致富梦

梦,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渴望。达仁镇双河村贫困户的梦想就是过上好日子,走上脱贫路,为了帮他们实现这一梦想,县总工会干部职工在包扶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

根据双河村的产业发展优势,县总工会投资5.5万元,与县农技部门取得联系,依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借助冬季农闲、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机,对常住村民开展兴桑养蚕、茶园管理、药材种植、林下养鸡、白山羊养殖、畜禽防疫等技术培训,并邀请县内外农技专家教授授课,通过两次20天的全方位培训,使全村156名农民基本掌握了特色产业的种养技能。同时,为了实现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常态化、正规化、购买了书籍、课桌等相关设施,帮村上建起了农民技能培训学校。

“现在我晓得了,当农民也要学科技知识,才能挣更多的钱。魔芋地里还能套种玉米,这样就能实现庄稼和产业互补。这是县总工会请来的农技专家教的,两年后,我就不穷了!”这是2016年8月27日,双河村贫困户黄志乾老汉在自己的魔芋套种玉米地里,忙着挖魔芋时说的话。

黄老汉没有说错,过去该村一些村民种植魔芋,只是知道在魔芋地里专种魔芋,种玉米的地里专种玉米,这样有时年景不好魔芋减产,玉米产量还好,或者遇上了玉米减产,魔芋产量还好。为了实现增收互补,县总工会请来农业技术专家,讲解了魔芋地里套种玉米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实现玉米减产魔芋补,魔芋减产玉米补。2017年双河村按照这一种植模式,种植魔芋在2016年700亩的基础上,发展到1100多亩。为了因地制地发展适应当地贫困户种植养殖的致富产业,县总工会还投资13万元,购回茶料11万斤,点播种茶1100亩;投资3.5万元,为贫困户购鸡苗和中华蜂。

2016年5月为解决群众生产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在县总工会的扶持下注册成立了双茗茶叶、道胜蚕桑、金果仓核桃3个专业合作社,全村有169名贫困户农民加入了合作社组织。特别是去年10月,双河村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集核桃、板栗、香椿、蜂蜜等农产品为一体,又注册成立了“草帽哥”农产品品牌商标。村党支部书记张洪明高兴地说:“现在村上的农产品由传统的销售模式,实现了网上销售,农民再不为出售农产品难发愁了。”

只为那条幸福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镇安县总工会在帮扶达仁镇双河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的共同企盼。为此,县总工会领导多次奔走,争取资金87万元,新修了双河村高家坡通组公路5公里,拓宽改造金砖沟、易家岭公路2.5公里,让原来居住在两面陡峭山坡上的52户村民告别了生产生活出行难的历史。“路修通了,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也兴起了,我们村的发展也大有希望了。”双河村贫困户赵永平、严文成、杨才安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对县总工会带领群众改善环境变面貌,发展产业拔穷根充满了信心。

扶贫路上,县总工会将会送出更贴心的温暖,与扶贫同行,阳光一直在路上……

新闻推荐

镇安“八办两组”迎大考

本报讯(朱荣纬吴亚婷)“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深入镇办、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一线情况,那真有可能要交白卷啦。”刚走出考场的县发改局局长谢忠琦如是说。为了真实掌握“八办两组”近期工作落实和摆布情...

镇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