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教授 热衷教育不忘初心
????勤勉著书的张思恩教授
????更多教育资讯扫一扫上方二维码
“离开学校,时常怀念老师。怀念老师写板书的背影,怀念老师的鼓励甚至批评”、“回首学生时代,忽然发现是老师引领了我们整个青春”……在本报感恩教师节征文活动开始以来,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以及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本期本报将继续推出两名老师的故事,为本次活动画上完美句号。
“1990年,我考入陕西教育学院历史专业学习,张思恩教授是我所在班级(史地系历史班)的主要科任老师。他讲历史课非常认真,语言生动传神,叙事准确,特别是交待历史人物、事件或历史事件发生地,丝毫不马虎,像是亲身经历过一样。”电话那头,谈起与恩师张思恩教授的故事,来自商洛市镇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赵华军有讲不完的话。
一丝不苟组织教学
前不久,《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师恩难忘意深浓——回忆先师陈登原教授》的文章中,张思恩教授这样写道:“我能乐于教书事业,全力挽救年华,多干实事的思想和因此而付出的努力,都是深受陈登原先生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赵华军向记者介绍,恩师张思恩教授出生于西安,1954年—1958年在西北大学历史系学习期间,深受先师陈登原教授的影响。他不但被陈登原教授讲课时的渊博知识所折服,而且被其锲而不舍钻研学术,一丝不苟组织教学,全身心投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深深打动和感染。此后,张思恩教授立志以先师陈登原教授为榜样,热爱教育事业,刻苦钻研,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张老师的讲课能治病”
回忆起当年张教授上课的情景,赵华军感概“史学如人品”,是对张思恩教授再恰当不过的评价了。“他追求历史的真实,传授给我们的历史内容都是他经过刻苦钻研、多方求证、反复核实、精心准备的历史实事。”他回忆说:“记得有一节课讲‘张骞出使西域\’,张教授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历史》第一册,在《丝绸之路》插图上,将鄯善和楼兰标为两个不同的国家,而且相隔甚远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为了弄清楚这两个历史地名,他不仅查阅了《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西域传》等大量的史书史料,还专门考证研究写了《鄯善即楼兰考》一文加以说明。”
此外,在赵华军记忆中,张思恩教授还十分重视讲课技巧,课堂上总是千方百计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时甚至用到了肢体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正因为如此,在他的课堂上很少有学生缺课。赵华军说:“有一次,我班一位学员病了,听说是张老师的课,便请人把自己从五楼宿舍背到教室听讲,之后还幽默地说:‘张老师的课能治病,听了病就轻松了。\’”
耄耋之年坚持学术研究
在交谈中,赵华军反复提到,张思恩教授对知识的执着研究让他最为敬佩。退休后的张教授依旧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他先后在权威期刊《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以及《史学月刊》、《中外历史》、《唐都学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有影响价值的论文。
当2014年10月,赵华军再次去西安拜访张思恩教授时,张教授临别赠送给他一本他的最新学术著作《中国古代人物史事论集》。张教授对他说:“我时刻提醒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最大限度地奉献社会,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接过赠书的赵华军告诉记者,这一幕让他久久不能平静,此年已整整80岁的老人,还孜孜不倦地研究史学、勤勉著书,怎能不让人油然生出深深的敬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朱鸿雁苏显麟)近日,镇安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文件,对全县境内河道推行“河长制"管理。这项制度是政协委员提案催生的结果。镇安境内有大小河流3千余条,主要河流4条,水资源...
镇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