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的不凡人生(二) 胡 蝶
雨雪无阻送报人
1986年出生的满族小伙儿李大政,是河北秦皇岛人,中专汽修专业毕业后,在秦皇岛修了一年车,随后应征入伍,来到商洛,成为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商洛市支队商州区消防中队的一名消防士兵。
“我现在其实就是一个商洛人。”已经有了两个小孩,在商洛扎下根的李大政说。
2013年,李大政发明的“捕蜂神器四件套”被中央电视台《生活早参考》与《我爱发明》栏目专题报道,使得他一下成为被广大消防官兵熟知的“发明家”。
“其实就是因为工作需要,想让战友们少受点儿累,提高战斗效率。”李大政笑道。
2013年入秋以来,陕南地区胡蜂肆虐成灾,毒蜂伤人事件频发,有1600多人因此受伤,造成40多人死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商洛市消防支队为此成立了打蜂小队,竿子上绑一块儿布,用打火机点燃,就是广大官兵日常使用的异常简单的打蜂工具。李大政的战友身着严实的防蜂服,行动极为不便,因此经常会在打蜂的时候从梯子上掉下来。
为了提高剿灭胡蜂的效率,只要正常工作一结束,李大政就放弃休息的时间,根据多次胡蜂处置经验,尝试几十种材料和设计方案,不停地拆卸、组装,经常在仓库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经过漫长的思考和各方面的学习研究,他成功发明了灭蜂工具“四件套”,为摘除马蜂窝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和更高效的方法。
2019年,李大政申请加入商洛消防支队器材装备专项研究小组。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实验,在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后,从便民实用的角度出发,成功研发了综合警戒箱、全自动水带晾晒系统、多功能水带整理器以及抢险运输设备救援模组等4套功能装备。这些装备极大地提升了救援人员和群众的安全保障,提高了灭火救援和抢险救援的战斗效率,节省了日常工作的人力物力。
通过不断进修和学习,李大政现在已是一名大专文化水平的特种车辆驾驶员。他一有空就带头学习各类车辆装备知识,刻苦钻研车辆及装备的维修技术,确保中队车辆日常及重大活动执勤过程无故障发生。
2015年8月12日凌晨,山阳县碾子沟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商州中队紧急出动,李大政作为抢险救援车驾驶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由于事故现场地处山坳,四周漆黑一片,只能听到滚石不停滑落的声音,现场情况不明,救援队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危险频频逼近,滚石不停地滑落,每走一步,都在与死神擦肩而过。即便如此,李大政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将抢险车抵近滑坡区域进行作业。作为多年钻研特种装备的老班长,李大政主动担负起了生命探测仪操作员的重任。在10多天的救援作业中,他始终手持生命探测仪,不分昼夜,一遍又一遍探测和搜查生命的迹象,竭尽全力奋战在抗灾救援的第一线,并协同救援人员疏散被困群众。李大政作为整个救援行动的中流砥柱,用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消防战士的英雄本色。
近年来,他还多次主动申请参加全市装备器材巡检工作,共检修问题装备100多件套。
2018年国庆前夕,在检查中队登高平台车时,他发现一条比较隐蔽的高压液压管磨损严重,随时可能因软管爆裂,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一般情况下,特种车辆的维修工作由厂家直接负责,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维修周期很长。此时正值国庆,战备任务繁重,为了避免一根软管造成战斗力减弱的问题,李大政主动向组织申请,尝试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他灵活运用日常掌握的物理原理和操作规程,大胆工作,小心尝试,最终不负众望,成功完成了更换和维修任务,及时排除了登高平台车的重大安全隐患。
作为一名消防士兵,自入伍以来,李大政先后参加灭火战斗1560多起,参与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任务620多次,抢救被困群众40多人,挽救财产累计2000多万元,工作期间参与并圆满完成了“6·18板桥泥石流抢险救援”“1·26秦岭隧道火灾”“4·24团结路老工行火灾”“9·19麻池河泥石流抢险救援”“10·12跨区域地震演练”“8·12山阳特大山体滑坡抢险救援”等重大抢险救援任务。
“从为缺水的村民送水,到参与重大的抢险救援战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消防士兵,我们事儿真多,随时都会有危机感。而李大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我们消防战士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大爱形象。”李大政的同事张欢竖起大拇指说。
敬畏生命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工作,那就是充满希望。”这是经常挂在90后女孩黄倩嘴边的一句话。
黄倩是四川宜宾人,于商洛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考上了商南县湘河镇白浪九年制学校的教师特设岗位,给孩子们教授英语。
“来的时候很满意。”黄倩笑眯眯地说,“以前总是觉得,乡村学校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结果没想到,学校门口就有条卖吃喝的街道,校园环境也还好,出乎我的意料。”
孩子们很淳朴,特别想学知识,黄倩一进教室,他们就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她一问问题,都积极地举手回答。
积极归积极,对外国语言,乡村的孩子大多都不感兴趣。“我没事就思考怎么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黄倩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超市门口看到有人用转盘抽奖,便萌生了制作英语游戏转盘的念头。随之灵机一动,想到将游戏带入课堂,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
结果势如破竹,把英语单词融入转盘,把重点句型融入九宫格里,用小组积分换星的方法,对小组回答问题情况给予积分,积分最高的小组进行换星,10颗星星兑换1张卡片,10张卡片换取一个袖章,10个袖章兑换一个奖品,这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赢得了孩子们的欢迎,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期间,黄倩还去宝鸡接受了培训,把学习来的其他寓教于乐的先进方法也都融入了自己的课堂里。
尽管嫁给了商南本地人,但作为一个外地人会遇到的困扰,黄倩经历得一点儿也没有比别人少。
听不懂当地人说话,她就问,就猜。年纪大的当地人不会说普通话,她就多问两遍。大概过了一年多时间,她才慢慢地听懂了当地方言。
学校食堂下午老做面条,她从来不吃面条,就在单身宿舍自己做些简单的吃食。时间长了,她还买了很多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当地人特别热情。”黄倩说。地方小,学校周边的村民都认识了这些年轻的老师们,每次见面,都会主动打招呼。在村民以及家长的心里,黄倩早已成了说普通话的本地人。
教育是事业,价值在奉献。任教以来,无论是虫鸣蛙叫、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银装素裹、千里冰封的冬天,她都最早一个进入教室,也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射进教室,她已经早早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她觉得,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晚上,她借着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吸收营养,专心致志地制作教学课件,积极探索最新教学方法,直至夜深人静。对班里的后进生,她积极为他们补课、认真询问不懂的地方,耐心细致地讲解,直至他们听懂学会。批改英文,看着孩子稚嫩的笔迹,读着他们真诚的话语,她的心里一阵阵暖流在激荡。
相处久了,她与每一名学生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当班主任,班里60多个学生的家里她都去过,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她都了解。学生遇到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她熟悉情况,更能从实际出发,帮助解决。
一天凌晨两点多,有个学生肚子疼,来找正怀着孕的黄倩。黄倩与其家长联系,家长在外打工,委托了亲戚来接。在亲戚来之前,黄倩挺着大肚子,和学生走在黑漆漆的路上,往医院赶。“当时感触特别深,天黑路滑,心里害怕,但一想到我以后的孩子说不定也有这样急需老师的时刻,害怕就一下子都不见了。”黄倩说。第二天,学生专程煮了一个鸡蛋送来,还写了封感谢信,写着“老师辛苦了”。
因为付出,所以收获。黄倩爱孩子们,孩子们都懂,所以,当她嗓子哑了,办公桌上就会有孩子们偷偷放的润喉片;每逢节日,她都能收到学生们亲手制作的书信和贺卡;当她晚上加班时,学生会送上暖暖的茶水。
“这些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黄倩笑着说,“乡村孩子没有城里孩子优厚的物质条件,不能像城里孩子那样,课余时间学习钢琴、芭蕾,但我能保证,我教的孩子们和城里孩子比起课堂知识、比起英语水平,绝不会差。”
新闻推荐
近日,在2019年商洛全市重大项目观摩中,山阳县项目测评总成绩位列全市前茅,其中山阳高新区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现代材料产业...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