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庄稼的绿医卫士

商洛日报 2019-01-12 01:54 大字

——记商洛市植保植检站站长文家富

本报记者 王倩

走进商山洛水的乡村田野,经常能见到一群活跃在田间地头被称为“绿医卫士”的植保工作人员,文家富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情系“三农”,栉风沐雨,始终奋战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一线,以推广普及植保技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为己任,守护着丰收的希望,深受农民群众的信赖。

文家富1994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商洛市植保植检站。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他主要负责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20世纪90年代的商洛交通不便,而他工作的病虫测报站位于8公里外的沙河子镇梁铺村。每年的3至7月份是迁飞性害虫粘虫和地老虎监测的关键时期,他每天傍晚骑着自行车去病虫观测点开启黑光灯,放置糖醋盆,以便监测害虫迁入情况。每5天进行大田作物病虫发生动态调查、收集各县区监测数据,经常加班整理数据,编发《病虫情报》,提醒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当前病虫发生动态、发生趋势、防治关键时期和防治办法。

他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每月连续3晚的鼠情监测。为了防止捕鼠夹被人收走或是伤害附近村民,他和同事们通常都选择天黑后打着手电筒在田里布夹,100个捕鼠夹全部布置完毕最少也要3个小时,通常结束已是深夜12点了。在简陋的测报站房中将就睡一会,第二天黎明又要及时回收捕鼠夹,赶紧带回实验解剖老鼠的发育进度,预报老鼠发生趋势和防治关键期,以便科学指导防治。

这种两头不见天的工作文家富一干就是多年。“那时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很充实,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植保工作的重要性。我是农家子弟,能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上的难题,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这是文家富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工作20多年来,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搞技术培训,手把手作示范指导,他的电话几乎成了咨询热线,无论何时,只要群众有咨询,他都及时解答;只要群众需要现场指导,他都争取第一时间赶到。

2008年端午节前夕,山阳县杨地镇海螺店村300多亩春玉米发生严重不明虫害,大面积玉米苗被害虫从根部截断,群众心急如焚。接到请求技术指导电话后,文家富和同事立刻乘车前往,当时天正下着大雨,该村地处海拔1500多米的山区,道路崎岖、泥泞难行,到达事发村庄已临近傍晚。简单沟通后,他和同事立刻到田间察看,发现玉米苗遭受一种迁飞型地下害虫,其幼虫坏了玉米苗的根部。弄清了原由,文家富让村长连夜召开村民会,当即培训、示范虫害防治技术。第二天一早又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调配大型喷雾器械组织统一防治,使这次虫害得到了及时的控制。当文家富拖着疲意的身躯赶回家时已是端午节的晚上,他说:“耽误过节不要紧,农民的庄稼才是最重要的。”

2011年中央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项目补助,文家富与他的工作团队首次提出将“一喷三防”最佳施药时期前移为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改变了群众的施药习惯,并研究集成了“一喷三防”技术体系。他还善于创新,积极开展特色作物绿色生产技术攻关和高毒农药替代技术研究,建立了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和专业化防止组织,完善了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体系,推动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从懵懂的青年学子到农业推广研究员,文家富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从玉米螟测报方法的改进实践到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蔬菜无公害防治到农药减量控害,从丹参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到“五大商药”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推广。一桩桩、一件件技术的研发与集成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探索与实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文家富先后获省市科技成果奖20项次,多次被授予全国植保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2012年被商洛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6年被评为商洛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和“商洛市第五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文家富说:“做一名守护庄稼的‘绿医卫士’,主动服务生态农业发展是我永恒的追求,我将持续为商洛市植保事业奋斗,努力为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板岩镇四举措推动“三项机制”落地生根

本报讯(马蔷薇陈敏)山阳县板岩镇推出四项举措,全面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激发干部创业干事热情。加大宣传力度,使“三项机制...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