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勠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安门口村人的“致富经” ——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驻村蹲点采访手记

陕西日报 2017-06-16 07:14 大字
本报记者段彬

任和斌是个勤快人,天刚亮就下地除草去了。40多分钟后,他风尘仆仆地回到了自己的家。

两年前,任和斌打工时腿被电锯划伤了,就再没出去打工。正在他一筹莫展时,包村干部建议他养鸡。任和斌养了4000只散养鸡,去年11月卖出去了2000多只,挣了1.9万元。最近市场不景气,鸡价下跌了,包扶干部又引导他搞起了香菇栽培。

5月25日上午,家住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白土寨组的任和斌和记者聊起了他的“致富经”。任和斌今年44岁,家里4口人,地里种了一些苞谷和黄姜。他说,年初租了板岩食用菌加工产业园两个食用菌大棚,由产业园提供菌袋、菌棒和设备,统一技术,统一服务,自己进行管理。成菇后,产业园区按市场平均价4元回收。“一个菌袋可产1.7斤左右的鲜菇,扣除菌种成本,一斤鲜菇可赚2.8元。一个大棚可产7500袋鲜菇,收入2万多元。”任和斌高兴地说,“我这叫租棚还菌、借袋还菇。”

板岩食用菌加工产业园是一家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园区推行“公司+园区+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采取“租棚+借种+回收”的运作方式,县农业局投入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资金150万元,贫困户可在企业入股分红,领取原料代养等。

板岩镇安门口村北坡组的曹远松,把自己1亩2分地以每亩600元的价钱租给食用菌加工产业园,一年租金收入720元;他自己在产业园除草、施肥、剪枝打临工,一天还能挣100元。此外,他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产业园,签订协议后,产业园每年给他分红4000元,三年不变,个人不用承担任何风险。目前,产业园区带动周围100多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订单生产,户均增收2至3万元。

当天,记者来到板岩镇陕西佳泰养殖场,办公室里的一份《2016年度股金分红领取表》引起记者的兴趣。养殖场负责人任志前介绍,2014年,县扶贫局向100户贫困户发放7000元作为本金入股佳泰养殖场分红,每户每年平均领取450元的红利,五年后本金返回,贫困户不承担风险。“这种做法的好处,既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又给贫困户带来一定的收益,可谓一举两得!”任志前说。

走过一条崎岖的山路,翻过一道岭,记者来到安门口村檀树组万祖林家。47岁的万祖林是贫困户,妻子去世,女儿在湖北上大学,一年学费就要2万多元,还有个小儿子和他一起相依为命。两年前在河南打工时,他看见当地散养猪销路不错,回到家乡后,凑钱发展散养猪。刚开始没有经验,一下子冻死了10头猪崽。后来他加强与大户、大场的联系,学习饲养技术和防疫等实用知识,10个月后,38头猪崽每头长到190多斤,他留下7头作种猪,其余的都卖掉了,挣了好几万块钱。他说:“再过几天,这7头种猪又要下猪崽了,估计能下60多个,我已经把猪圈扩建好了,准备再建一个猪场,把散养猪发展到100头。”

安门口村向西不远处有一片郁郁葱葱的葡萄园,举目远望,绿油油的长势喜人。“这是包村干部用争取来的28万元资金,给我们村建起的50亩‘户太八号\’优质葡萄园,并请来西农大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带动了周围16户贫困户发展葡萄产业,户均增收1800元。”村支部书记李振和介绍说,村上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种养大户,把更多的贫困户吸纳到产业链上来,为贫困户持续增收提供保障。目前,村上探索实施“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养殖、种植、加工循环生态产业链,带动了125户贫困户的稳定增收。

新闻推荐

陕西省山阳县推进现代立体农业综合产业园建设

本报讯(记者张电达)陕西省山阳县加快推进现代立体农业综合产业园建设,截至目前,园区已投资3500万元,建成给排水工程,安装管道1500米,修建300立方米水池1个,新修园区道路3000米、围墙2000米、为当地二个村...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