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是这样美起来的 ——山阳县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二

陕西日报 2016-12-21 00:00 大字

张宏 李岚

“瞧,我们这村子,多美啊!想都没有想到今天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顺着山阳县十里街道办事处郭家村支部书记蔺治权手指的方向,一排排亮白色的民居镶嵌在山角下,“你到跟前看,更美!”

这个村是山阳县今年民居改建的重点村。全村户村民,人,短短四个月时间,已经投资余万元,硬化道路1.8公里,修复拓宽道路3.9公里,架设桥梁3座。民居改建工程下了硬茬,全村改厕改圈、五堆清理、青砖门楼、苗木绿化等全部到位,民居白墙化达到%。

据了解,山阳县今年在全县个镇(办)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个,实施个国开行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5.8亿元,全面提升了乡村环境,为精准脱贫注入了新的动力。

民居庭院化

了解农村的人都清楚,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很差:土墙像漆涂了一样黑,白天做饭得拉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猪圈厕所建在院子,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三改五建,势在必行。

山阳县委、县政府将民居改善列入脱贫攻坚的重要议事日程,把贫困户生活、居住条件改善作为单位、干部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群众挤一点、干部帮一点、政府投一点、单位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集中力量实施改造。截至目前,实施民居改造户,拆除危旧房屋户,改厕个,改圈个,场面硬化户万平方米,入户道路条.8公里。促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刘玉珍是郭家村三组的特困户,政府投资2万余元为她实施了民居改建。“党的政策好啊,给我刷白了墙,购买了家具,换了被褥,还把我的房前屋后都绿化了。”躺在病床上的刘玉珍老人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在老人家硬化的院子,两侧建起的月牙型花坛,刚刚栽上了冬青树苗,院子中间修建了一个圆型景观,山水花草闲情逸致;大门染上了红漆,玻璃窗户反射出一幅庭院美景,白色的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室内水泥地面,整个房间宽敞亮丽,舒适温馨;厨房间新改的灶台干净卫生,电饭锅、电磁灶一应俱全,排风扇在不停地转动,抽吸着油烟……

“民居改建,改到了群众的心窝了。”岁老人陈晓斌说起如今的变化激动万分,“过去墙上掉泥巴,地面不平整,八仙桌要用小石头片才能支平,屋里的线路经常冒火星子。现在美的太太,房子改好了,下雨下雪不踩泥水,猪圈厕所也没有臭气,农闲时节泡一壶茶,坐在院子还能吸氧呢。”

笔者注意到,每家每户的院子边,或用竹板编织成围栏,或用青砖和旧瓦砌起围墙,还有一些用树根、石头拼凑的图案,形态各异,妙趣天成。

 村庄园林化

小环境的美,得益于大环境的提升。打造美丽乡村,山阳县突出村容村貌治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帮扶、镇村主抓、资金捆绑、项目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思路,每年整合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筹集水泥5万吨,同步推进个村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民居环境、社会事业、基层组织“五大建设”,村容村貌实现了大改观。同时,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模式,与国开行合作,敲定贷款7亿元,重点改善全县个贫困村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条件。目前已经启动试点村7个。

杨地镇西山村在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的基础上,注重整村环境建设,镇村干部经过研究论证,规划出红油香椿富民产业,全村栽植亩。村委会主任毛浓美介绍,村上与广元食品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按照保护价收购,贫困户户均发展2亩,每亩株,株产1元,仅此一项,每个贫困户年可增收元。

“这些横成排、竖成行的香椿苗子,开春齐刷刷地发出嫩芽,既是一道风景,又是农民的摇钱树。”镇党委书记张涛展望着香椿“钱”景。

农民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发展产业的道路上,更多的农民群众,倾向于山水田园化生态产业。在漫川关镇东寺村,白色的民居沿着水泥路一字排开,户户修建了门楼,低矮的围墙古朴而雅致,门前的路面宽阔笔直,路沿边一条水渠直通村头,清澈的山泉哗哗流淌,支流灌溉着平坦的农业生态园。村支书介绍说,山上栽植核桃、板栗,亩坡塬地带全种植上中药材,村庄前亩土地规划弥胡桃基地,这些绿色产业,不但美化了环境,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县扶贫局局长程先智介绍,今年全县共新修通组路条公里,水泥硬化联户串户路条公里,新建蓄水池处立方米,铺设主管道.7万米、支管道.9万米。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园林化产业蓬勃发展,加速了建设美丽乡村进程。

 生活小康化

园林化乡村环境,点燃了群众的创业激情。东寺村老党员陈庆发带领村上多户群众发展产业,贫困户邬文全今年增收元。他高兴地说:“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该转变,不能总是‘等、靠、要\’,得大干一场,早点奔上小康路。”

天道酬勤。蜜蜂勤劳、协作、奉献的精神在全县发扬光大,甚至一些村将蜜蜂文化厚植到群众的思想里,渗透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

“学习蜜蜂精神,走脱贫致富路”。这句大红色的标语,刷写在高坝店镇双寨村入口的白墙上。陪同笔者采访的党委书记杨浩说,贫困户开始不敢冒险,只怕栽了跟头,去年有户群众尝试养了箱蜂,结果收入超出想象,今年双寨村发展到多箱,全镇养蜂达到箱。

双寨村三组贫困户周成林因为老人患病卧床,牵绊着不能出门打工,他今年养了箱蜂,收了多斤糖,收入超过了3万元。“过去穷,是因为没有产业,干事盲目。现在好了,一年稳稳当当收入几万元,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周成林满怀喜悦。

该村依托山阳县弘祥原生态农贸有限公司,成立了秦岭蜂韵养蜂专业合作社,推行贫困户蜂蜜入股的模式,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道路,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小康不小康,先看精气神。法官镇法官庙村文化广场,每天下午音乐会准时响起,一群妇女身着艳丽的服装,或拿扇子,或舞绸带在两委会门前载歌载舞,一首首《今天是个好日子》《走进新时代》流行大江南北的歌舞,在这个小山村里久久回荡。

“精神脱贫”体现在文化层面,小康水平表现在群众的生活质量上。法官镇党委书记告诉笔者,按照市委书记陈俊的指示,法官庙村遵循“产业当景点建,基地当景区建”的建设思路,全村分“茶叶加工休闲区”、“水韵河田漫步区”、“游客入口门户区”、“民俗文化体验区”、“美丽乡村旅游区”和“古庙保护提升区”六大板块,将该村打造成为“奇山秀水、莲田叠翠、食藕品茗、养生怡情”的秦岭原乡。

新闻推荐

山阳政协慰问困难群众

本报讯(陈定春)1月25日,山阳县政协部分委员深入城关镇五里桥村,看望慰问老党员、残疾人、贫困群众等140余户,发放米、面、油等价值6万余元慰问品。据了解,这些慰问品是由山阳县政协委员、爱心企...

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