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治污:思想教育别“落课”
□ 首席记者 满淑涵
“要钱、要政策、要人力、要项目,分析当前农村面源污染面临主要问题,这是不少地方的普遍期许,而能把发挥群众主体意识摆在第一位,实属难能可贵。"7月21日,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专题调研组结束调研行程后召开座谈会,听罢商洛市副市长周秀成所作的情况汇报,马鹏程委员有感而发。他的这一直观感受同时得到多位委员的认同:农村面源污染产生主体在农民,治理主体也在农民,因此宣传教育务必要做到位。
“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不仅是整治环境的表面问题,更是保护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立体问题。"周秀成说,商洛市在健全体系、综合治理、跟踪整治方面的做法在全省推广。目前,商洛市累计投入2.4亿元,在776个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净化工程等,受益人口104.4万人;建成生活垃圾处置设施499处,配备10辆大型垃圾压缩车、231辆垃圾清运车、10.5万多个垃圾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1套、饮用水源保护工程194处,实施非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148处……
“在各地抓经济促发展的当下,大家对农村面源污染这个潜藏问题已经迈开脚步,取得初步成效,令人欣慰。"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杨志刚认为,防治污染不是“冲数字",而得“求实效"。“建成的和在建的设施能不能正常运转?如何保证它们发挥长效?有限资金怎么用到刀刃上?诸多问题要研究。"
“国外的登山爱好者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垃圾带下山妥善处理,咱们门前的环境卫生还整治不好,差距咋就这么大咧?"王安龙委员的发问风趣又耐人寻味。“得让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不仅与切身利益有关,更关乎子孙后代生存环境。"
调研过程中,杨向峰委员对山阳县高坝店镇石头梁社区印象深刻。“有全国劳模程同仓这样的带头人,村民的环保意识就在生产生活中的点滴中潜移默化形成了,缺钱缺人等问题也能卯着劲想办法去解决。其他村子情况怎么样?毕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才行。"
“坚持生活性污染治理与生产性污染治理并重,政府综合治理与村民自我治理并重,城市综合治理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并重,基础设施投入与运营成本保障并重,科技手段治理与科普宣传教育并重。"省民建参政议政部部长杨允平抛出的“五个并重"观点得到大家认同。
作为商洛“本土"委员,周青海见证了这片商山洛水防污治污的时代变迁。“重视程度加强了,组织机构健全了,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防治成效正在显现。"他建议,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还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协调配合,形成环保、农业、住建、国土、水务等部门工作合力。“农业产业化和畜禽养殖项目审批要设门槛、严把关,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要跟上‘搬得出’脚步,搬迁户旧的生活习惯也要积极引导,科学教育。"他说,农村面源污染不仅是生态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重要的还是民生问题。
新闻推荐
特约撰稿张宝贵多家网站报道,山阳县青年农民殷建行2006年在一场火灾中救出13人后受伤毁容,多年来流浪卖唱为生,还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30多万元。同乡女青年汪海利,同殷建行结为夫妻共命运。殷建行汪海...
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