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拜师学艺 如今师徒反目 究竟谁是“漫川大调”传承人

三秦都市报 2015-04-08 13:44 大字

在漫川关鸳鸯戏楼前,王安礼(图中)、王安道(图右)兄弟,为当地群众义务演唱漫川大调

“漫川大调”是流传在山阳县漫川关一带民间的古老唱腔,因其曲调委婉缠绵,既带有秦腔、碗碗腔、眉户唱腔特点,又掺杂着京韵大鼓、越剧、黄梅戏等江南丝竹的多种元素,使长江文化的温婉和黄河文化的狂悍相互交融,别具特色。2008年,漫川大调被商洛市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被陕西省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4年6月,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漫川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确定为山阳县剧团团长王有山,而他当年学艺的师傅之一--山阳县漫川关镇王氏家族漫川大调第七代传人王安礼、王安道两兄弟,对王有山的传承人资格提出质疑,并在网上形成长达8个多月的口水战,至今无法平息。

那么,师徒几人为何反目,到底谁是漫川大调的真正传人?漫川大调传承人之争为何难以平息?近日,记者专程赶到事发地山阳县对此事进行调查采访,终于揭开了事实真相。

A 漫川大调世袭相传未被认可

自从2014年8月3日,在当地媒体看到漫川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为当年拜自己学艺的山阳县剧团团长王有山,漫川大调王氏家族第七代传人王安礼、王安道兄弟俩感到心情特别郁闷,他们认为根据自己家族对漫川大调的收集、保护和传承,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称得上“漫川大调传承人”,半途学艺的王有山虽然对漫川大调的包装、推广和宣传有所贡献,但没有资格被认定为“漫川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

据73岁的王安礼回忆:“我们上七辈祖先王心坤原住湖北省,自幼跟班演戏为业,当时被户族、邻里歧视,于清朝乾隆年间迁至陕西山阳漫川关居住,仍以演唱为业,传至我父亲王自愚已是第六代,经过百年的世袭传承,逐步形成了具有秦楚文化底蕴,鄂陕周边演唱特色的漫川大调。”

在“文革”期间,漫川大调的曲本被视为禁书,当中医的王自愚为保存祖传的漫川大调曲本想尽办法,经常把曲本东挪西藏,把精华部分大调写在皮纸上,反面装订,正面写中药汤头,这才使曲本保存下来。一共6册120多个曲目,50多个调子,这么全面完整保存漫川大调的曲目和唱段,在漫川地区绝无仅有,这也成了王氏家族传承漫川大调的有力物证。

在父亲的熏陶下,王安礼(老大)、王安道(老二)、王安秀(长女)三兄妹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学习演唱漫川大调。十七八岁时,已经掌握了漫川大调主要唱段,当时他们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随父亲王自愚悄悄学习漫川大调。王氏兄妹熟练掌握了漫川大调后,又将他们所学的唱段全部传承给晚辈王贤丽,并将所有曲本交给她保管,王贤丽成为漫川大调王家第八代传人,她利用业余时间又教其他人演唱漫川大调。

王氏兄弟认为,经过百年的世袭传承,漫川大调才能流传至今,而且最基本的第一手资料都是他们提供的,经过他们演唱后山阳剧团王有山等人才掌握了曲谱,如果没有他们的传承和鼎力相助,山阳剧团如何包装,也无法将漫川大调传播开来,形成气候。

B “传承人之争”令当事人很无奈 

3月31日上午,记者在山阳县剧团采访,说起网上质疑、媒体报道的“漫川大调传承人之争”,当事人王有山感到很无奈,他说早在2008年前,山阳县剧团前任段团长在位时,就曾经以剧团的名义申请漫川大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传承人,并非由他而起,而代表性继承人,也并非局限一人,如果老艺人们认为他们也是漫川大调的传承人,他们也可以申请,这和他被认定为漫川大调传承人并无冲突。他坦承刚开始看到网上的帖子,非常气愤,后来觉得不管怎样,自己是从老艺人那儿学的漫川大调,老艺人对漫川大调的传承也有很大贡献,闹到目前这种地步,是自己和老艺人们没有沟通好。

随后,在山阳剧团提供的《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表》中,记者看到在王有山个人简介一栏,写有“2006年(据王安道回忆,实际为2010年),拜漫川关街道村民王氏三兄妹学习漫川大调”。说明他本人和王氏兄弟确有师承关系。

在谱系传承中,第一代:王元哲、朱笔民(漫川关镇人)。第二代:王自愚、贺昇平(即王安礼兄妹的父母)。第三代:王安礼、王安道、王安秀、徐世珍(漫川关镇人)。第四代:王有山、毛杰等9人,都是山阳剧团演职人员。第五代:章印、何苗等31人,均为山阳剧团新学员。第六代:陈玉珍、黄丽从等60余人,都是漫川大调艺术团成员,多由漫川关镇人组成,而漫川大调王氏第八代传人王贤丽的名字,没有收入其中。

对此,王有山解释说,去年在山阳县举办的陕南民歌大赛,他第一次听说王贤丽演出漫川大调,此前,他并不知道,所以未将其写入谱系。

C 漫川大调发掘颇具传奇色彩

“漫川大调”在漫川关民间流传从明朝至今,但因其唱段都是民间艺人口口相传,没有曲谱。2006年8月,山阳县文化馆干部赵恢贤和山阳电视台记者贾怀林受山阳县旅游局的委托,在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杨先锋的陪同下,专程到漫川关收集唱段歌词。他们找到王氏家族漫川大调第七代传人王安道,由于王安道要下地干活,就约好第二天演唱。第二天晚上,王安礼、王安道、王安秀三兄妹唱了一晚上,他们三人将所有曲调都进行了反复演唱。贾怀林负责录音,赵恢贤负责记谱,随后,赵恢贤把谱好的唱段用二胡演奏给他们听,获得他们的认同。

七天采风结束后,整理形成了《漫川大调》曲谱集,共收集漫川大调曲牌31首,赵恢贤把“曲谱集”交给县旅游局和政协,山阳县政协文史资料第十五辑《山阳民俗》把王氏兄妹的名字记载在上面。

记者采访时,赵恢贤坦言:“王家兄妹对漫川大调的传承发展功不可没,如果不是我们偶然发现,如果不是王氏兄妹热心演唱,如果不是王氏父辈精心收藏,再过几年后,漫川大调很可能失传。”

2010年春节,山阳县剧团把赵恢贤谱曲、王安秀演唱的漫川大调《满江红》改编后,第一次在山阳县春晚闪亮登场,大获好评。2011年,山阳县剧团重新包装的漫川大调参加4省市联合春晚的表演;同年,漫川大调被列为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王氏兄弟写了“漫川大调传承人申请报告”送到山阳县文广局,却因“不够条件”“个人不能申报非遗传承人”等原因遭到婉拒。

D 王有山欲辞去漫川大调传承人称号

漫川大调王氏第七代传人65岁的王安道告诉记者,在传承人之争发生前,漫川关镇逢年过节、赶庙会、赶集会,需要演唱漫川大调的,他们都积极参加,义务演出。他们还多次为远到漫川古镇旅游的游客及省市县领导演唱原生态的漫川大调,每年演出十五六场。2014年7月,山阳县举办陕南首届民歌大赛,漫川大调第八代传人王贤丽作为漫川关镇代表,演唱了漫川大调《大小争风》,获得优秀表演奖;同年底《陕西电视台》“七女秀陕西”栏目组来漫川大调发源地拍录了王氏家族演唱的漫川大调,并对王贤丽做了专访,在陕西台多次播放。“现在漫川大调的传承人已经确定,不是我们王氏传承,把我们的贡献都抹掉了,我们演唱名不正言不顺,哪还有心情演唱啊?”

漫川大调的发掘、谱曲人赵恢贤认为,如果从民间原生态的角度考虑,漫川大调的老艺人们应该是漫川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行政人员组织推广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似乎不妥,但他至今搞不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如果规定组织推广者也可以被认定为非遗代表传承人,那王有山当传承人也无可非议。

对于网上指责“暗箱操作,骗取传承人资格”,山阳县文广局原局长杨彬、副局长封明新均表示,漫川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推荐,他们严格遵守陕西省文化厅《关于推荐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规定和程序办理的,不存在暗箱操作,这个经得起调查。至于老艺人反映申报造拒,是因为他们申报时,就写了一个申请报告,其他资料一概没有。代表性传承人是公开申请,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这几位老艺人没有达到某些条件。

3月31日下午,就在记者结束采访时,漫川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山阳县剧团团长王有山向山阳县文广局递交了《辞请书》提出辞去漫川大调传承人:“……近期网上又在炒作《漫川大调》传承人之事,使我身心疲惫压力很大,整夜失眠。……(我)没有考虑到老艺人的感受,使老艺人产生了误解,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消除影响,也为了使《漫川大调》能有序的良性发展,本人声明辞去漫川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请主管部门予以批准,逐级上报,此后,我将在媒体公示辞请申明。”

被省政府认定的非遗传承人提出请辞申请,在非遗传承审批中,还属首次,王有山的请求没有被山阳县文广局接受,他被局领导批评“太冲动不成熟”。“我本来想为漫川大调的传承做点好事,没想到弄成这种局面,我实在无法承受压力,但愿我的退出能够平息事态。”他委屈地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询问王氏兄弟:“既然,你们对漫川大调的代表性传人的认定提出质疑,认为你们自己才是真正的代表性传人,为何不通过法律途径,由法院判决认定呢?”

对此,王氏兄弟表示,“第一、我们年龄大了,没有精力打官司。第二、多年来我们演出、传承漫川大调,都是义务的,不但没有挣钱,反而贴进去不少。第三、我们只是想通过网络曝光此事,引起社会重视,分清是非,为自己讨个公道。”不过事后,王氏兄弟又通过王贤丽转告记者,如果他们的请求不被认可,最终他们只能选择上法庭对簿公堂,请求法院判决。文/图 本报记者 杨立

新闻推荐

铆足干劲 只为一方道路畅通山阳县交通运输局半年工作纪实

2015年上半年,对山阳县交通局来讲意义非凡。全年计划投资2.948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有序推进,公路养管水平稳步提升,公路运输能力逐渐增强。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山阳交通...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