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兴产业 唐杰 唐显键
近年来,商南县金丝峡镇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依托一个景区、带动一方百姓、辐射一片区域,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生态扶贫让深山成为风景名胜
金丝峡镇始终坚持保护性开发,依托金丝峡5A级景区,打造太子坪3A级景区、农家乐集群、王家坡高端民宿、冷水鱼、七彩滑道等景点,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依山得利、因山受益”。
把“活水”浇到了“穷根”上,统筹游客接待中心、溶洞漂流、丹江漂流和中大型酒店等就业岗位资源,优先解决400多名群众就业,其中80名贫困群众月均增收2000元。丹水驿和民国风情街投入运营后,还将有效解决1000户群众就业致富难题。
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太子坪村和太吉河社区100多户群众开办农家乐当上了“小老板”,户均年收入8万多元。对无劳力和弱劳力贫困户,探索贫困户“入股分红增收”的“三变”新渠道,陕旅集团与太子坪村34户贫困户签订协议,以旅游扶贫项目资金入股陕旅集团,贫困户以房屋入股,企业付租金,使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
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从“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出发,以旅游带动创业。目前,辖区有农家乐278家,其中贫困户开办的有65家。全面落实就业创业和产业发展补贴政策,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的每户补贴3000元,实行创业贴息贷款,发放产业扶持补贴267万元。大力发展电商,采用“实体+电商”模式,对辖区内20多种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统一加工、包装、销售,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达到企业、社会、贫困户“三赢”。
农旅融合为扶贫产业持续赋能
金丝峡镇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相结合,让农田变景点,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之路。
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带动机制,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突出村域间差异、特色,完善发展农村产业规划,形成了茶叶、香菇、中华蜂、猕猴桃、红薯粉条、生猪和水产养殖等多个村级特色和产业链条,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通过“以购代帮”“以买代帮”帮助全镇贫困群众打开销路,充分发挥832扶贫销售平台作用,让农特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食堂,截至目前,在832平台的消费扶贫流水已超过1000万元。挂牌成立农特产品展销店4个,建立了常态化消费扶贫工作机制,实现了“产业互动、农旅双赢”。
依托现有农产品,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社,注册商标品牌,使产品变商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申报“金丝十三花”全省著名商标,发展专业合作社34个,老魏家手工粉条、太子坪村金丝五粮酒、西湾村花生油、兴隆村葛根粉(系列)、寺湾村无公害蔬菜采摘、二郎庙香菇、二郎庙中华蜂等全县知名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村镇
金丝峡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美丽的金丝峡。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摸排丹江沿线环境问题,复耕荒地、绿化山体、美化河堤,塑造了“水清、堤美、岸绿”的美好景象。按照“扫干净、摆整齐、强绿化”要求,实行“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联合多部门对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贴乱画、占道经营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积极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3万亩,绿化供苗及栽植各类乔灌木12万株,全镇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28%以上。清理整治沟渠河道15条,在丹江流域栽种垂柳、芦苇等恢复河道生态,营造了“我的家园我清洁”的浓厚氛围。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杭斌)近期,商南县湘河镇为了切实加强秋季农作物秸秆清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针对散落...
商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