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变身产业大户 “脱贫标兵”谢付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故事

陕西农村报 2018-11-30 07:18 大字

?谢付记(中)和包扶干部畅谈天麻收成情况。

?谢付记种植的天麻个头大。

通讯员 代绪刚 孔佩 本报记者 武强 文/图

谢付记是商南县清油河镇碾子沟村六组的一名普通农民。他今年50岁,几年前,争气的儿女先后考上了大学,沉重的学杂费成了老谢头上的“五指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5年底,谢付记家因学致贫被确定为贫困户。

戴上贫困户的帽子对老谢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就靠种粮食打零工,什么时候才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儿女上学欠下的债务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大半辈子不服输的老谢那些日子天天眉头紧锁,一个人一坐就是大半天。

碾子沟村山大沟深,森林资源丰富,半阴半阳、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谷沟地较多,是种植天麻的最佳区域之一。谢付记在天麻种植方面也是小有名气,但是由于缺乏产业发展启动资金,他的种植规模一直处于“小打小闹”。2016年年初,县检察院包扶干部帮忙给他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帮助老谢发展天麻种植。

谢付记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却能吃苦、肯钻研,为了让自己种植的天麻品质好、产量高,卖出好价钱,他先后购买了《天麻栽培技术》《育种技术》《培育菌麻技术》等书籍,抓住任何空闲时间就学。

为了节约成本,老谢自费去河南卢氏县学习天麻育种技术,回来后自己尝试培育种苗并取得了成功。经过一年的打拼,2016年底,老谢种植的1000窝天麻个头大、产量高、质量好,一下子就卖了4万多元,加上合作社入股分红的5000元和7000袋香菇卖的2万多元,全年净收入达到近6万元,老谢一家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挣到钱了,家里的日子有了盼头。头脑活泛的老谢又开始“折腾”了,骑上摩托车,四里八乡收天麻、贩香菇,两三个月下来,又是净赚2万多元。一算账,一年8万多元的收入,让老谢彻底甩掉了戴了一年的贫困户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天麻产业大户,迈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2016年底,他还被县委评为“脱贫标兵”。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富。脱贫后的谢付记没有忘记自己的乡亲父老、亲朋好友。贫困户张有森,本身有点残疾,平时就靠干点农活卖点土特产过日子,一家人生活紧巴巴。谢付记鼓励他种天麻,但他担心没钱没种子没技术,种天麻的事一拖再拖,眼看过了天麻栽种的时节,老谢直接从自家给他背了30斤天麻种子,免费让他使用,还手把手教他天麻花粉传授技术,一下子解决了他的大难题,种植的400窝天麻收获后卖了1万多元。

贫困户胡国名怕天麻行情不稳定不赚钱,谢付记承诺对他种的天麻进行保底价收购,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今年种了1000窝,比往年种植数量多了一倍。

贫困户李辉家交通不便,天麻菌种怎样运输到家成了问题,谢付记帮他买了500窝菌种用三轮车分批次免费送到他家中……

无论走在田间地头,还是闲时串门,只要有人向谢付记请教天麻种植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鼓励他们扩大规模。老谢乐于助人、乐善好施、致富不忘乡亲的事迹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为他点赞,推选他为所在组的组长和村上的护林员。

谢付记的家里,一到天麻收获的季节,俨然就是当地的天麻交易中心,河南、安徽、汉中等省内外客户齐聚老谢家,曾经创出了一天11万斤的交易记录。

新闻推荐

商南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立规

本报讯(李治军)11月初,在完成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商南县通过广泛调研、吸纳各方意见建议...

商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