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借还”模式支撑贫困户兴产业
本报讯(特约记者李治军)8月30日,在商南县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东木沟组贫困户陈青的养鹿场,陈青一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正忙着采割鹿茸。据测算,陈青今年以来采收的鹿茸大概能卖两万多元。
去年8月,在广东东莞打工的24岁青年陈青回到老家,采取“借鹿还茸”模式从试马镇上苍鹿业公司借了25只鹿,走上了养鹿脱贫之路。自去年商南县创新推行“借还”模式以来,已有3272户贫困户采取这种模式发展产业、稳定增收。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为确保贫困户如期“摘帽”,商南县把一产农业作为产业脱贫的重点,创新推行“借还”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群众,采取“政府担保贴息、企业赊本让利、群众先行发展、收益免息还本、联手共建共富”的方式,由农业龙头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批量生产初级产品,先行赊借给贫困户进行培育管理,待到产品成熟变为商品时,再由企业负责回购。市场行情好时,按市场价收购;市场价格低落时,按协议保底价收购,保障贫困户的利益。
商南县在全面落实中省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每年预算列支产业扶持资金3000万元,对参与“借袋还菇”的贫困群众,每发展一袋食用菌补助0.5元;对发展“借鸡还蛋”的贫困群众,每只鸡补助5元,其中3元补到企业,2元补到户;对参与“借鹿还茸”的贫困群众,达到规定条件的每只补助2000元,每平方米圈舍补助25元;对参与“借苗还果”的贫困群众,达到补助条件的,每年每亩补200元的管护补贴。此外,为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给予每户不超过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
这种“借还”模式破解了贫困户无条件发展产业的难题,降低了发展成本。同时,相应的补贴政策激发了贫困户兴产业的积极性,用财政“小资金”撬动了贫困户的“大投入”,有力助推了产业发展。在富水镇黑漆河村食用菌基地,由合作社承建的大棚去年免费给贫困户使用,今年1个棚仅仅收500元费用。目前,有40户贫困户采取“借袋还菇”模式,从镇上的海鑫实业公司借来制好的香菇袋放在棚里,管护生产后即可获得收益,户均1万袋,参照去年的市场价,今年大约能收入两三万元。在推行“借还”模式中,商南县林业、畜牧、农业等部门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引导产业龙头企业实施技术跟踪服务,保障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在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陈青养鹿过程中,来自吉林长春的技术员孔凡军就常年免费为他提供饲养、割茸等技术服务。
目前,商南县通过推广“借袋还菇”“借鸡还蛋”“借苗还果”“借鹿还茸”“借犊还牛”等模式,带动3700多户群众发展产业,其中贫困户3272户10433人。依托“借还”模式的有力撬动,全县脱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栽植油用牡丹3万多亩,新发展食用菌7600万袋,散养土鸡31万只。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兴茂何佩)商南县试马社区是市司法局的驻村包扶单位,为了将试马社区集体经济做大做实,8月17日,在社区三楼召开了试马社区壮大集体经济研讨会。市司法局、市规划设计院、商南县相关领导和镇...
商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