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声秦韵戏迷之家 本报记者 郭璇 韦懿
在商洛市有这样一个老年人自乐班,班子由20多个55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年纪最大的有74岁。他们因对秦腔的热爱聚在一起。除刮风下雨天,他们坚持每天13:30—16:00相约,奏起乐曲,唱起秦腔,激情洋溢。64岁的班主李雪玲和班内成员们还为这个自乐班起了一个温馨的名字———秦声秦韵戏迷之家。正如自乐班的名字一样,二十多位老人相处得像家人一样。
3月7日,记者见到班内成员牛志斌老人时,他正拉着板胡为唱戏演员伴奏,今年70岁的他看起来红光满面,笑声爽朗,说话中气十足。他告诉记者:“我去年从青海回来给女儿看娃,平时事不多。秦腔是我自小的爱好,但一直没有正式学过,2005年的时候我开始自学秦腔,还参加过两次板胡培训班,现在一般的曲子我都能拉出来。去年回铜川后知道有这个班子,就加入了进来,跟爱好秦腔的伙伴儿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也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正和记者聊得热闹的牛志斌听到有人叫他,便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一路小跑着去队伍里,还不忘回头对记者说:“我先去拉板胡去了,你们没事了也过来唱几句啊。”班内的一位成员在边上打趣地说:“班子里没你就不行!你赶紧去!”
谈起成立秦声秦韵戏迷之家的原因,李雪玲说:“我以前是陕焦化厂的职工,退休后跟老伴在阳光小区住着管孙子,我们都喜欢唱戏,平时出去逛的时候,我俩看哪里有唱戏的班子就去唱两嗓子。后来时间久了,我跟老伴就商量着组织一个班子,让大家都方便。说干就干,经过努力,班子从一开始的三四个人增加到现在的二十多人。”现在,秦声秦韵戏迷之家已经成立三年了,班子里的乐师、鼓师、演员等分工明确,大家各展才华,气氛融洽。
65岁的刘新梅是班子里的新进成员。她说:“我以前到新区的一个自乐班学了扭秧歌,别人都说我扭得好,一回家我就赶紧给自己做了两套扭秧歌穿的衣服,后来在广场上表演的时候还有人给我拍了照,那张照片在阳光广场展示了一段时间,这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我一直很爱秦腔,但因没上过学,不识字就不敢学,后来正是因为这份信心再加上班主的鼓励与支持,我才敢加入这个大家庭。”她说,在自乐班里她跟着大家学到很多,不管现在唱得好不好,她的心情都非常好。现在年龄大了,每天只要能快快乐乐的就好。
记者在班子成员们那里了解到,李雪玲为自乐班出钱出力,做了很多工作,很多设备也都是她自费购买的。听到这些话,李雪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说:“都是娱乐呢,只要大家开心就好!”
“最近,我带着班子成员到药王山庙会上表演,给了庙会上热爱戏曲的游客一个展示的平台,现场很火爆,很多人排起了长队,有的最后都没轮上。”李雪玲说,现在班子人越来越多,大家唱得也越来越好,大家都希望能有更大的平台,参加一些市上和社区的活动。
自乐班给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但老人们也需要更多展示的机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班子成员来自各个社区,想把我们自乐班的名字挂到哪个社区,有啥活动的时候能有人通知我们一下,让我们去给大家表演,之前我们也联系了好多社区,但一直没有实现。现在班子成员还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希望能有更多展示的机会。”说起目前最大的心愿,李雪玲和班子成员们纷纷吐露心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伟)近年来,商洛市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惠农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不断优化税收优惠支农礼包组合,通过组织召开税收扶持“三农”经验交...
商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