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唱主角 北司焕发新活力

商洛日报 2021-04-15 08:46 大字

4月初,乍暖还寒。沿着洛南县三要镇北司村通村大道进村,路的左侧是平整的农田和一排排香菇大棚,右侧是一片海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发电板下面建有现代化的蔬菜、药材大棚,棚里棚外,都是抢抓农时的劳作场面。

北司村地处川道、阳光充沛、气候湿润,具备农业生产的先天优势。通过进村采访,记者深深感到,北司村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关键还在于人。这几年,北司村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村干部不仅负责村务管理,还带头发展产业;传统农民积极转型,变身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有志青年返乡当创客,让村子更具活力。

找出路

村干部成致富带头人

说起村里的情况,没有人比丁锁子更熟悉,说起种烤烟的窍门,他也是如数家珍。

丁锁子曾在三要镇烟站工作,2002年,当选为北司村支书。“自己日子都磕碜,怎么帮群众?”2006年,他试着种了几亩烤烟,有烟站工作人员指导技术,收益还不错,面积也逐年扩至58亩。紧接着,他又投资100万元修建了10座烤烟育苗大棚,成立了洛南县隆丰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为三要镇烟站提供可供2000多亩地栽植的优质烟苗,解决务工人员20多人。

如今,丁锁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十里八乡的人种烤烟遇到问题了,都请他去指导,他也甘愿充当北司村免费的烤烟技术员。

在丁锁子的带动下,全村烤烟面积由200亩增加至700亩,他说,下一步还要继续扩大面积,同时在技术上持续更新。

像丁锁子一样,46岁的村副主任商学民也是村上的产业大户。

之前,商学民做货运生意,送过煤、拉过矿石,始终觉得不是长久之计。恰好几个要好的朋友找到他,商量一起弄个香菇厂。大家都是初次创业,热情很高,每个人都投了二三十万元,结果因缺乏经验、管理不善,不到一年,就经营不下去了,数百万元全打了水漂,合伙人一个个都散伙了。“不弄这个,以后还要弄别的,失败总是难免的。”凭着一股子劲儿,商学民决定继续种植香菇。他托朋友申请了一个冷库,又建了11个种植大棚,以卖鲜香菇为主。

村民牛玉龙也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商学民找他聊天:“一个人干难免力量单薄,你要是也种,我们各干各的,发货啥的可以一起,还有人商量。”两人一拍即合。目前,牛玉龙的香菇也种了2万多袋。

“第二年就带动了2户,以后每年都在增加。”2018年当了村副主任后,商学民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担当。为了让全村食用菌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他牵头成立了洛南新合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吸呐三四十人就业,还为周边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及钢管大棚、煤等原材料。

商学民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发展得还可以,他在想下一步怎么把全村乃至全镇的食用菌销路打开。

学技术

传统农民变职业农民

这几日,从城里来踏青赏花、采摘草莓的人多了起来,送走一拨又来一拨。虽说大棚就建在家门口,可吴瑞芳几乎没空回去喝口水,一会儿要带客人去草莓大棚采摘,一会儿又要去西瓜大棚间苗、补苗,恨不得手脚并用。忙归忙,吴瑞芳心里可高兴得很。

能不高兴吗?以前,吴瑞芳在家种玉米,一亩地只能挣千把块钱,现在建起了4个水果大棚,一年收入4万多元,除此之外,还种了20亩烤烟。靠着这些,供应了两个大学生,建起了两层楼房,还买了一辆小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改变发生在2016年。听说杨凌农高会项目多,吴瑞芳和朋友相约去玩,看人家草莓种得好,就有了种植草莓这个大胆的想法。

回村后,她立即整地、建大棚,村上有人阻拦说:“你弄这个肯定不行。”吴瑞芳偏不信,她买来草莓种植的书,加了草莓种植交流群,遇到问题了,就在网上找找、在群里问问,“哪个阶段该咋管,卖草莓苗子的人也会给我教。”就这样,第一年还算顺利,虽然没经验,但草莓结得还行,吴瑞芳信心更足了。

遇到的事儿也不少。“有一次刮大风,把半拉子膜布都掀起来了,气得人都不想看。娃他爸也灰心地说不干了,也不要再提了。”第二天,吴瑞芳偷偷在门口找了几个人又把棚搭了起来,“一张膜1200元,为了抗风寒,覆了三层,还买了光照灯装在棚里加温,主要是怕冬天冻坏了。”

吴瑞芳说,要想草莓好吃、产量高,除了气候,影响最大的就是技术。比如要及时打掉老叶,才能正常开花,接下来就是防病、防虫、保暖。

经历了两次创业,商学民也意识到管理和技术的重要性。“以前天一热,本地的种植户就不敢再做菌袋,害怕坏掉了。天太冷了,香菇也出得不好。”为此,他去河南拜访过好几位专家,终于突破了技术难关,香菇产量、质量都上了一个档次。“另外,养菌期间,菌袋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很高,一定要做好消毒,一个环节弄不好都不行。”

产业兴,村庄才能富。每年,北司村都会组织专家到村上,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讲解烤烟、香菇、西瓜等种植技术,全力为种植户做好服务。

当创客

返乡青年书写新故事

4月9日,天微亮,罗塬就起身去了烤烟地。再过十来天,就要移栽烤烟苗了,他得在这之前施肥、起垄、埋滴管、覆膜,做好一切准备。

2009年,罗塬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当了两年北漂,又回市里开了家小超市。“生意一般,勉强能糊口。”这种一眼望得到头的日子罗塬很快就厌倦了,他总想挣脱出来干点什么。

思虑良久,2015年,罗塬想好要回乡种烤烟,“祖辈都在种,技术不用愁,效益也不错,有烟站指导并且统一收购,还有丁支书帮衬,选这个稳妥。”罗塬一次承包了四五十亩地,他想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

2017年,天旱地干,烤烟产量不行,罗塬焦虑过一阵子。村上也着急,下半年开始打井,2018年修建灌溉水渠,配套滴灌设施,通过打通地下水、引来沙河水,全力保障水源供应,解决了烤烟种植户的最大困扰。

“烤烟技术每年都在升级,现代化、标准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村支书丁锁子说。

有了村上这层保障,罗塬放心多了,全心全意种烤烟。现在,一亩地收入四五千元,年纯收入10多万元,“修了新房,买了小车,一家四口的开销不愁了。”

在北司村,像罗塬这样的青年创客还有不少。创业有补贴、技术在更新,创业干事的环境越来越好,是吸引他们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罗塬说,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以后机械化、现代化的程度肯定更高,他对未来有信心。

目前,北司村发展烤烟700亩,西瓜450亩,食用菌30万袋,种植蔬菜45棚,草莓20亩,中药材550亩,种类丰富、不断壮大的产业群成为村上的一大特色。

村支书丁锁子说,村上还想将现代科技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农旅观光景点。“到时候,你们再来村上看,肯定大不一样!”

新闻推荐

商洛市部分县区组团参加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本报讯(记者杨鑫)3月28日至31日,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县区组)乒乓球混合团体比赛在延安市安塞区完赛,商洛市商州区...

洛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